幾日愁風和恨雨
幾日愁風和恨雨。鄉夢教留住。花外燕雙飛,等得它來,訴與傷心語。
碧雲有路須歸去,青鳥書無據。殘月又模糊,空照人愁,沒個分明處。
——《醉花陰·風雨》
徐燦這首詞寫的是在春日風雨中思念家鄉的情感。詞的一開頭便點題:“幾日愁風和恨雨”,風曰“愁風”,引發人愁怨的風;雨曰“恨雨”,讓人怨恨的雨。一連幾日的風雨讓徐燦產生怨恨之情,那是由於風雨引起了徐燦思念家鄉的情懷“鄉夢教留住”。夢回家鄉,流連忘返;但夢醒以後的現實與夢中的情景,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花外燕雙飛,等得它來,訴與傷心語”。春花外紫燕雙雙飛翔,徐燦呼喚燕子回到梁上來,好跟它吐訴內心的憂傷。下片則從跟前的風雨愁怨聯想開去:“碧雲有路須歸去,青鳥書無據”。漂泊天涯,雖道路遙遙而終須歸去,然而青鳥傳書,無所依憑;歸路迢迢,而歸期杳杳,則讓人格外悲傷。結尾處宕開一筆,寫“殘月又模糊,空照人愁,沒個分明處”。一鉤殘月,晦暗不明,模糊不清。沒有明亮之處。這裏以景結情,景是殘景,情是苦情,情景互相生發,既以不足之情結束全詞,又最後深化了詞的意境。
徐燦詞無論在境界和意蘊上均為女中楚翹,對此人們多有肯定,周銘雲:“湘蘋夫人善屬文,兼精書畫,詩餘乃得北宋風格,絕去纖佻之習”;徐乃昌雲:“其冠冕處,即李易安亦當避席,不獨為本朝第一”;譚瑩雲:“起居八座也伶俜,出塞能還繡佛靈;文似易安人道韞,教誰不服到心形”;陳之遴亦在《拙政園詩餘》序中提到:“香長短句,得溫柔敦厚之意,佳者追送諸家,次亦楚楚無近人”。
鄉關之思、亡國之痛、丈夫的折節之恨,都不宜明言,這就形成了徐燦詞意蘊的哽咽深隱、委婉曲折的風調,陳之遴所謂“語多淒婉之調,所遇然也”。徐詞極少遵循上闋寫景,下闋言情的規律,景語與情語的界限模糊,交迭在一起,構成回環往複的特點,令人極難把握其情緒的脈絡,又加上意象的複雜和疊加,層層推進、回旋曲折,因此內涵豐富隱曲、極富張力。徐燦為詞,擅於將情緒忽而向上揚起,忽而打入深穀,造成起伏跌宕、深恨化為悲咽的情勢;又巧將家國之恨悄悄糅入景物描寫和人生的感慨之中,詞的意蘊更顯凝重幽深。有時她的家國之思隱藏在懷古的外衣之下:
傷心誤到蕪城路,攜血淚,無揮處。半月模糊霜幾樹?紫霄低遠,翠翹明滅。隱隱羊車度。
鯨波碧浸橫江鎖,故壘蕭蕭蘆荻浦。煙水不知人事錯,戈船千裏,降帆一片。莫怨蓮花步。
順治初年,徐燦途經金陵、揚州一帶,看到山河破碎,物是人非,不禁感慨萬端。上闋描述戰火過後揚州城蕭索破殘的景象,下闋指責南明小朝廷“戈船千裏”,卻“降帆一片”的腐敗無能。徐燦能夠在一片盲目的忠君愛國聲中反思曆史,深究明朝覆滅的內因,識見非一般男子所有,她隱晦地將亡國的深怨大哀,鑲嵌在吊古感懷的框架之中,這正顯示了徐燦幽怨感傷、深藏不露的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