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欄曲曲隱妝樓,到日重牽別日愁。
羞向海棠悲老大,不禁紅淚對花流。
可能就是她這次隨之遴南歸後所寫。就在他們南歸的幾年內,時局進一步急轉直下。陳之遴有首題作《金陵舊宮》的五言排律,詩題下注雲:“壬午歲作。”壬午歲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大概就在陳之遴這次赴南京時,徐燦寫了一首《送素庵之白下》的五古,中有“斯行雖不遐,世故紛難任;天地異今昔,陵穀移崇深;旌旆彌天翻,長戟森如林”諸語,正是當時局勢的寫照。到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軍攻入北京,思宗自縊;四月,清兵乘機入關,北京又為清兵侵占。次年,清兵大舉南下,江南一帶慘遭蹂躪。陳之遴在《拙政園詩餘序》中曾感歎雲:“毋論海濱故第化為荒煙斷草,諸所遊曆,皆滄桑不可問矣。”其所雲“海濱故第”,當指其在海寧的老家而言。在這期間,徐燦在蘇州的故居也非往日舊觀。其《滿江紅·有感》詞雲:“亂後家山,意中愁緒真難說”;另一首《滿江紅·示四妹》詞中,則有“采蓮沼,香坡咽;鬥草徑,芳塵絕;痛煙蕪何處,舊家華閱”諸語;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到在明、清易代之際,江南幹戈滿地之時,陳之遴和徐燦兩人家鄉殘破的狀況。朱爾邁《李夫人竹笑軒續集序》在比較李、徐的遭遇異同時雲:“逮滄桑後,流離患難,匿影荒村,或寄身他縣。其詩益淒楚不堪讀,蓋憂從中來,不可複止。此兩夫人之所同也。”看來,在此期間內,徐燦與陳之遴還曾有一段艱難困苦的避難經曆。
這一滄桑巨變為徐燦的作品注入身家之恨、國族之痛,其詞遂多悲咽跌宕之音。
傷心誤到蕪城路。攜血淚,無揮處。半月模糊霜幾樹。紫蕭低遠,翠翹明滅,隱隱羊車度。
鯨波碧浸橫江鎖。故壘蕭蕭蘆獲浦。煙水不知人事錯。戈船千裏,降帆一片,莫怨蓮花步。
——《青玉案·吊古》
倪一擎在《續名嬡詞話》中評價此詞說“跌宕沉雄”,“非繡箔中人語”。此詞,題作《吊古》,實為傷今。詞的首句說明為過揚州作,次句“血淚”雲雲暗指清兵攻破揚州、屠城十日,及史可法壯烈殉國事。徐燦另有一組《舟行有感》詩,其第三首有“嗚咽邗溝水,汀回晚係舟”,“蕪墟腥未歇,杵血滿寒流”諸句,可與詞參讀。詞的下片則傷悼曇花一現的南明的覆滅。
衰楊霜遍灞陵橋。何物似前朝?夜來明月,依然相照,還認楚宮腰。
金尊半拚琵琶恨,舊譜為誰調?翡翠樓前,胭脂井畔,魂與落花飄。
——《少年遊·有感》
此詞也是一首抒發亡國之悲的篇什。陳維崧在《婦人集》中稱其首兩句“纏綿辛苦”;陳廷焯則選此詞入《詞則·大雅集》中,評為“感慨蒼涼”。
朱欄曲曲隱妝樓,到日重牽別日愁。
羞向海棠悲老大,不禁紅淚對花流。
可能就是她這次隨之遴南歸後所寫。就在他們南歸的幾年內,時局進一步急轉直下。陳之遴有首題作《金陵舊宮》的五言排律,詩題下注雲:“壬午歲作。”壬午歲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大概就在陳之遴這次赴南京時,徐燦寫了一首《送素庵之白下》的五古,中有“斯行雖不遐,世故紛難任;天地異今昔,陵穀移崇深;旌旆彌天翻,長戟森如林”諸語,正是當時局勢的寫照。到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軍攻入北京,思宗自縊;四月,清兵乘機入關,北京又為清兵侵占。次年,清兵大舉南下,江南一帶慘遭蹂躪。陳之遴在《拙政園詩餘序》中曾感歎雲:“毋論海濱故第化為荒煙斷草,諸所遊曆,皆滄桑不可問矣。”其所雲“海濱故第”,當指其在海寧的老家而言。在這期間,徐燦在蘇州的故居也非往日舊觀。其《滿江紅·有感》詞雲:“亂後家山,意中愁緒真難說”;另一首《滿江紅·示四妹》詞中,則有“采蓮沼,香坡咽;鬥草徑,芳塵絕;痛煙蕪何處,舊家華閱”諸語;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到在明、清易代之際,江南幹戈滿地之時,陳之遴和徐燦兩人家鄉殘破的狀況。朱爾邁《李夫人竹笑軒續集序》在比較李、徐的遭遇異同時雲:“逮滄桑後,流離患難,匿影荒村,或寄身他縣。其詩益淒楚不堪讀,蓋憂從中來,不可複止。此兩夫人之所同也。”看來,在此期間內,徐燦與陳之遴還曾有一段艱難困苦的避難經曆。
這一滄桑巨變為徐燦的作品注入身家之恨、國族之痛,其詞遂多悲咽跌宕之音。
傷心誤到蕪城路。攜血淚,無揮處。半月模糊霜幾樹。紫蕭低遠,翠翹明滅,隱隱羊車度。
鯨波碧浸橫江鎖。故壘蕭蕭蘆獲浦。煙水不知人事錯。戈船千裏,降帆一片,莫怨蓮花步。
——《青玉案·吊古》
倪一擎在《續名嬡詞話》中評價此詞說“跌宕沉雄”,“非繡箔中人語”。此詞,題作《吊古》,實為傷今。詞的首句說明為過揚州作,次句“血淚”雲雲暗指清兵攻破揚州、屠城十日,及史可法壯烈殉國事。徐燦另有一組《舟行有感》詩,其第三首有“嗚咽邗溝水,汀回晚係舟”,“蕪墟腥未歇,杵血滿寒流”諸句,可與詞參讀。詞的下片則傷悼曇花一現的南明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