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遺留未了緣

應當說,起初陳端生也是為了尋找寄托而開始寫《再生緣》第十七卷,沒想到續寫變得那樣艱難,寫作的速度已經大不如前,前十六卷總共隻用了三年,但這次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她隻寫了第十七卷一卷,而且這一年時間停停寫寫,她有幾次都要放棄了,咬咬牙又堅持下來,等到這一卷寫完,她心力憔悴,再也無力繼續了。並且,從此不複有新作。所以陳端生續完《再生緣》的弘願並沒有實現,在第十七卷中,她也隻是寫到了孟麗君周旋在朝堂之上,以後這位女狀元能否全身而退,能否得償夙願洞房花燭,都成了一個謎。

原來,陳端生在寫完第十七卷後,又經曆了父親病故、愛女夭折的不幸。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得了重病,因為無錢醫治悲慘死去。而此時,丈夫尚在遙遠的邊疆服刑,相依為命的女兒又死了,陳端生的精神支柱徹底坍塌了,她終於再也無力支撐下去。

對親人的深切懷念,讓陳端生心力交瘁,再加上家境日益貧困,諸多的痛楚和悲淒,鬱鬱結成病,陳端生也病倒在床。此後的十年,陳端生完全放棄了自己曾經熱愛的文學。哀莫大於心死,陳端生的心早已死了。留連小巷長街,挑燈夜詠,未言別、淚飛聲哽。夢早醒,春來芳草萋萋,惆悵植千頃。

至嘉慶元年(1796年)冬,時逢頒詔大赦,陳端生的丈夫終於得以釋放回來,而在丈夫未至家門時,陳端生就已去世。

就這樣,江南才女陳端生來不及感受到“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的悲喜交集,在病痛的折磨中,帶著她那絕代才華,留下一部未完成的十七卷彈詞《再生緣》,撒手人寰,時年四十六歲。

《再生緣》為此被後人稱為“無尾的神龍”,隨著作者陳端生的離世,隻能是“筆下遺留未了緣”了。陳端生有一恨,則是她的“婿不歸,此書無完全之日”的預言變成了事實。等到她的夫婿終於歸來,她卻已不在人世,也不可能寫完全書了。至於她留給讀者之恨,則是她心中為孟麗君所設計的最終結局,成了永遠的謎。

臨死之前,陳端生已經得到消息,苦盼十六年的丈夫已經在回家的途中了,她卻支撐不到和他見麵的那一天了。他們自當年被迫分開之後,至死也未能再見一麵。

一代才女在淒風苦雨中耗幹了生命的能量,帶著對無限的幽怨、傷痛和絕望悄然離世。

寒光搖曳,終不暖,冰透的昨日今朝,寒肌玉魂。縱然後人再拾嫣然,筆墨添色,也藏不住流年暗傷。問誰堪知,舊時燕子,夢中依稀。閑卻西湖半春色,幽蘭愁綴一河堤。一縷愁緒飄飄,難越萬千嶺。迢迢紅塵萬丈,琴聲斷腸,夙願已無期。舊陌梨花冷,柳煙凝碧秋風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