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深知廬隱的倔強性格和逆反心理,隻好委曲求全,答應了這樁婚事。作為交換,廬隱接受母親的條件,必須在林鴻俊大學畢業後才能舉辦婚禮。林鴻俊發奮努力,於這年暑期考取北京工業專科學校。開學前,母親辦了幾桌筵席,為廬隱和林鴻俊舉辦訂婚儀式,請西斜街所有親戚參加。席間,有一位親戚站起來敬酒致賀,並慷慨大方地表示說:“林君很有誌氣,努力自學,居然考取了大學,但你雙親去世,我願意拿出兩千大洋,作為你四年的學費和膳費。”他說著從身上掏出兩千元大洋的票據擺在桌上,笑嘻嘻地望著林鴻俊說:“自己親戚,別客氣,請收下吧!”林鴻俊感激涕零,當場鞠躬致謝說:“我一定好好讀書。畢業以後,一定報您的大恩。”
事實上,這兩千大洋的巨款,是廬隱的母親辛苦積攢的私房錢,她默默資助林鴻俊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成全桀驁不馴、任性而為的問題女兒。
1917年夏天,19歲的廬隱師範畢業。母親希望她參加工作以幫助家庭,便為她謀到北京女子中學的體操和家事園藝教員的職位。廬隱覺得這所學校的現實環境與她自己的人生理想差距太遠,自己對於家事園藝也實在隔膜,敷衍到學期結束,便悄然辭職,結束了自己的第一份職業。
1918年初,在安徽省女子師範學校附屬實驗小學擔任校長的原北京慕貞學院同學舒畹蓀,邀請廬隱前往安慶任教。這是廬隱第一次遠離家庭實現獨立生活的理想。用她自己的話說:“我雖是一個女孩兒,但在這時節,我的心腸沒有溫柔的情感,我羨慕飛劍俠,有時也希望作高人隱士,所以這一次離家,我是充滿了驕傲,好像一隻羽毛已經長成的鳥兒,從此天涯海角任我飛翔。”
廬隱在安慶實驗小學教授體操、國文、習字、史地等課程,得到多數學生的歡迎。但是,她依然不肯腳踏實地地通過自食其力、自我健全來回饋家庭,半年之後她再次辭職。1934年廬隱去世後,《廬隱自傳》由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其中回憶說:“我的心是浮動的,無論到了什麼地方,我都不能平靜的久住下去,看命的人說我正在走驛馬運,所以要東奔西走。我自己雖然不信命相,不過喜歡跑,我是不否認的。”
回到北京,恰好遇到河南開封女子師範學校招聘教師,廬隱與一位楊姓同學結伴前往。由於當地的守舊教員並不歡迎她們的到來,“正在走驛馬運”的廬隱,在開封熬到暑假又第三次辭職。母親罵她沒有長性,表姊妹們稱呼她為“學期先生”。
1919年,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升格為國立女子高等師範,開始招收中國國立大學教育史上第一屆女性大學生。廬隱在自傳中回憶說:“在這時期,我有點想著嫁了罷,免得受許多苦,但是某君大學還不曾畢業,所以隻得罷了,隻好再另找出路,當然母親還是要我去教書。我呢,受了這一年多的折磨,我深切的了解我的學問不夠,我隻能再讀書,不能再教書了。……而天下事,沒有錢是最沒辦法的。”
母親深知廬隱的倔強性格和逆反心理,隻好委曲求全,答應了這樁婚事。作為交換,廬隱接受母親的條件,必須在林鴻俊大學畢業後才能舉辦婚禮。林鴻俊發奮努力,於這年暑期考取北京工業專科學校。開學前,母親辦了幾桌筵席,為廬隱和林鴻俊舉辦訂婚儀式,請西斜街所有親戚參加。席間,有一位親戚站起來敬酒致賀,並慷慨大方地表示說:“林君很有誌氣,努力自學,居然考取了大學,但你雙親去世,我願意拿出兩千大洋,作為你四年的學費和膳費。”他說著從身上掏出兩千元大洋的票據擺在桌上,笑嘻嘻地望著林鴻俊說:“自己親戚,別客氣,請收下吧!”林鴻俊感激涕零,當場鞠躬致謝說:“我一定好好讀書。畢業以後,一定報您的大恩。”
事實上,這兩千大洋的巨款,是廬隱的母親辛苦積攢的私房錢,她默默資助林鴻俊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成全桀驁不馴、任性而為的問題女兒。
1917年夏天,19歲的廬隱師範畢業。母親希望她參加工作以幫助家庭,便為她謀到北京女子中學的體操和家事園藝教員的職位。廬隱覺得這所學校的現實環境與她自己的人生理想差距太遠,自己對於家事園藝也實在隔膜,敷衍到學期結束,便悄然辭職,結束了自己的第一份職業。
1918年初,在安徽省女子師範學校附屬實驗小學擔任校長的原北京慕貞學院同學舒畹蓀,邀請廬隱前往安慶任教。這是廬隱第一次遠離家庭實現獨立生活的理想。用她自己的話說:“我雖是一個女孩兒,但在這時節,我的心腸沒有溫柔的情感,我羨慕飛劍俠,有時也希望作高人隱士,所以這一次離家,我是充滿了驕傲,好像一隻羽毛已經長成的鳥兒,從此天涯海角任我飛翔。”
廬隱在安慶實驗小學教授體操、國文、習字、史地等課程,得到多數學生的歡迎。但是,她依然不肯腳踏實地地通過自食其力、自我健全來回饋家庭,半年之後她再次辭職。1934年廬隱去世後,《廬隱自傳》由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其中回憶說:“我的心是浮動的,無論到了什麼地方,我都不能平靜的久住下去,看命的人說我正在走驛馬運,所以要東奔西走。我自己雖然不信命相,不過喜歡跑,我是不否認的。”
回到北京,恰好遇到河南開封女子師範學校招聘教師,廬隱與一位楊姓同學結伴前往。由於當地的守舊教員並不歡迎她們的到來,“正在走驛馬運”的廬隱,在開封熬到暑假又第三次辭職。母親罵她沒有長性,表姊妹們稱呼她為“學期先生”。
1919年,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升格為國立女子高等師範,開始招收中國國立大學教育史上第一屆女性大學生。廬隱在自傳中回憶說:“在這時期,我有點想著嫁了罷,免得受許多苦,但是某君大學還不曾畢業,所以隻得罷了,隻好再另找出路,當然母親還是要我去教書。我呢,受了這一年多的折磨,我深切的了解我的學問不夠,我隻能再讀書,不能再教書了。……而天下事,沒有錢是最沒辦法的。”
在母親不願意提供學費的情況下,廬隱為了賺錢交納學費,不得不再次南下安慶擔任教職。半年後她帶著兩百元大洋的薪水回到北京,已經錯過招考期限。好在她是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初級師範畢業生,在母校教師通融下,她以插班旁聽生資格回校就讀,一學期後她與蘇雪林一起,轉為國文部第一期的正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