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阮玲玉:真假遺書與三角情愛(1 / 3)

1928年,阮玲玉轉入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欲寶鑒》等六部電影。1929年12月,廣東番禺籍富商羅明佑以華北電影公司名義與廣東新會籍電影人黎民偉的民新影片公司合作,拍攝由羅明佑、朱石麟編劇,孫瑜導演的《故都春夢》,由阮玲玉和黎民偉的二夫人林楚楚連袂出演,阮玲玉因為成功扮演妓女燕燕而一鳴驚人。1930年8月,以民新公司和華北公司為基礎,由黎民偉出麵邀請大中華百合公司、上海影片公司、友聯影片公司合股成立聯華影業公司,阮玲玉成為黎民偉任製片主任的聯華一廠的一線女星。1933年,阮玲玉在卜萬蒼導演的《三個摩登女性》中,飾演對舊社會產生階級覺悟的女工周淑貞。影片上演後引起轟動,被譽為“新興電影運動”的“第一隻報春之燕”。接下來,阮玲玉先後扮演一係列充滿階級覺悟和階級仇恨的新女性形象。1934年,她在吳永剛導演的《神女》中,扮演都市最底層的下等妓女阮嫂,由於與自己的生活經曆較為接近,她以真摯本色的表演,把本質善良的母親與地位卑微的妓女融為一體,出神入化,令人震撼。

1934年2月12日,年僅23歲的女演員艾霞因為失戀而服毒自殺,成為一些娛樂記者捕風捉影大肆炒作的對象。孫師毅以此為素材編寫的電影劇本《新女性》,由導演蔡楚生邀請阮玲玉領銜主演。影片中的女大學生韋明爭取婚姻自主的結果,卻是遭到負心丈夫的絕情遺棄,她在擔任音樂教師且兼職寫作期間,因為拒絕校董王博士的誘惑,而遭遇一連串的排擠打擊,包括失去職業、女兒病危、暗娼鴇母與王博士的合謀誘奸,還有出版商情人的絕情背叛。絕望自殺的韋明在無產階級職業女性李阿英的感召下,用最後的氣力呐喊出自己的階級覺悟和階級仇恨:“我要活,我要報複!”影片完成後,遭到記者公會拒登廣告的抗議威脅,聯華公司被迫道歉並且修改刪除了部分鏡頭。隨著影片的上演,已經成為公眾明星的阮玲玉的三角情愛,也遭到娛樂記者的調查和曝光。


喜新厭舊的三角情愛

1928年前後,張家老主人去世,張慧衝、張晴浦、張惠民、張達民四兄弟各自分到一份遺產。張慧衝在妻子徐素娥的配合支持下自組慧衝影片公司,集編劇、導演、主演、剪輯於一身,先後拍攝《水上英雄》、《小霸王張衝》、《中國第一大偵探》、《海天情仇》等武俠片。1932年上海“一·二八”保衛戰期間,張慧衝扛著攝影機活躍在凇滬抗日戰場,完成了紀錄片《上海抗日血戰史》,追隨在他身邊的徐素娥卻不幸遇難。當時有很多上海富豪前往香港避難,並不十分富有卻喜歡跳舞享樂、遊手好閑的張達民,也帶著阮玲玉和養女小玉隨波逐流來到香港,據說阮玲玉也正是在此期間遇到比她年長14歲的已婚廣東同鄉、茶業巨商唐季珊的。

1928年,阮玲玉轉入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欲寶鑒》等六部電影。1929年12月,廣東番禺籍富商羅明佑以華北電影公司名義與廣東新會籍電影人黎民偉的民新影片公司合作,拍攝由羅明佑、朱石麟編劇,孫瑜導演的《故都春夢》,由阮玲玉和黎民偉的二夫人林楚楚連袂出演,阮玲玉因為成功扮演妓女燕燕而一鳴驚人。1930年8月,以民新公司和華北公司為基礎,由黎民偉出麵邀請大中華百合公司、上海影片公司、友聯影片公司合股成立聯華影業公司,阮玲玉成為黎民偉任製片主任的聯華一廠的一線女星。1933年,阮玲玉在卜萬蒼導演的《三個摩登女性》中,飾演對舊社會產生階級覺悟的女工周淑貞。影片上演後引起轟動,被譽為“新興電影運動”的“第一隻報春之燕”。接下來,阮玲玉先後扮演一係列充滿階級覺悟和階級仇恨的新女性形象。1934年,她在吳永剛導演的《神女》中,扮演都市最底層的下等妓女阮嫂,由於與自己的生活經曆較為接近,她以真摯本色的表演,把本質善良的母親與地位卑微的妓女融為一體,出神入化,令人震撼。

1934年2月12日,年僅23歲的女演員艾霞因為失戀而服毒自殺,成為一些娛樂記者捕風捉影大肆炒作的對象。孫師毅以此為素材編寫的電影劇本《新女性》,由導演蔡楚生邀請阮玲玉領銜主演。影片中的女大學生韋明爭取婚姻自主的結果,卻是遭到負心丈夫的絕情遺棄,她在擔任音樂教師且兼職寫作期間,因為拒絕校董王博士的誘惑,而遭遇一連串的排擠打擊,包括失去職業、女兒病危、暗娼鴇母與王博士的合謀誘奸,還有出版商情人的絕情背叛。絕望自殺的韋明在無產階級職業女性李阿英的感召下,用最後的氣力呐喊出自己的階級覺悟和階級仇恨:“我要活,我要報複!”影片完成後,遭到記者公會拒登廣告的抗議威脅,聯華公司被迫道歉並且修改刪除了部分鏡頭。隨著影片的上演,已經成為公眾明星的阮玲玉的三角情愛,也遭到娛樂記者的調查和曝光。


喜新厭舊的三角情愛

1928年前後,張家老主人去世,張慧衝、張晴浦、張惠民、張達民四兄弟各自分到一份遺產。張慧衝在妻子徐素娥的配合支持下自組慧衝影片公司,集編劇、導演、主演、剪輯於一身,先後拍攝《水上英雄》、《小霸王張衝》、《中國第一大偵探》、《海天情仇》等武俠片。1932年上海“一·二八”保衛戰期間,張慧衝扛著攝影機活躍在凇滬抗日戰場,完成了紀錄片《上海抗日血戰史》,追隨在他身邊的徐素娥卻不幸遇難。當時有很多上海富豪前往香港避難,並不十分富有卻喜歡跳舞享樂、遊手好閑的張達民,也帶著阮玲玉和養女小玉隨波逐流來到香港,據說阮玲玉也正是在此期間遇到比她年長14歲的已婚廣東同鄉、茶業巨商唐季珊的。

唐季珊,1896年生人,早年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之後赴英國留學。1916年回國後,由其父唐翹卿邀集卓鏡澄、陳翊周、朱葆元等人集資10萬元設立華茶公司,由唐季珊負責經營。1923年,華茶公司改組為有限公司,先後在平水、福州、屯溪、杭州、蕭山、諸暨等茶葉產地自設茶號,以質高價廉的優勢,逐步打破怡和、瑞隆、協和等英國商行對中國茶葉外銷市場的壟斷封鎖。1930年前後,華茶公司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中資茶葉商行,生意興隆的唐季珊還因為廣東同鄉的關係,成為聯華電影公司的大股東之一。廣東老家有原配妻子的唐季珊,在遇到小同鄉阮玲玉之前,正在與另一位影星同鄉張織雲婚外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