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父親的戰略(1 / 2)

立足自身,選擇戰略

父親對子女教育路線的選擇,顯然不是心血來潮。後來他曾給我解釋:我們家在村裏怎麼都算不上大戶,村裏資源有限,我們在村裏發展,怎麼都競爭不過人家。再則,當時環境下務農能有什麼出息?況且我獨身一人,沒有兄弟,你姑姑又嫁得遠,互相不能照應,自己也沒有什麼特長,給你們既傳不了錢,又傳不了什麼技術。所以想來想去,隻有走讀書考學這一條途徑。所以,父親對家庭前途的戰略選擇,是經過充分考慮的。當然包含許多無奈的成分,但戰略選擇,不都是在諸多局限條件規定下的權衡取舍嗎?

克服困難,堅守戰略

現在回頭想想,終生務農、最大“行政職務”為農村會計的父親在供養五個子女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真是費盡心力。為了解決生存問題,他一邊種莊稼,一邊幹木匠,一邊做會計,一身兼數職。為了貼補家用,更是鑽窟窿打洞,盡可能地為家庭財務開源節流。

但這一切,隻是父親精明的一小麵。他更大的精明,是為了實現大戰略,可以毫不猶豫地犧牲眼前利益。有一年,我們兄姊幾個都要交學費,家中一時無法籌措資金,父親計劃賣掉一塊宅基地應急。買主知曉我們家中的困難,故意將地價壓到極低。母親聽到報價後,眼淚都流下來了。但父親擺擺手,欣然接受。多年之後聊起這事,父親給我的解釋是:實在找不到買主了,所以賤價也得賣出去。如果光看這一塊地的賣價,我們是吃虧了,但從整個家庭考慮,這塊賤賣的宅基地卻解決了當時全部的困難。要算大賬,不要算小賬。

好一個“要算大賬,不要算小賬”!

父親沒有學過經濟學,不知道經濟學中有一個“外部性”的概念,但他的所思所行,完全符合經濟學常識。後來國家要建高鐵,看到網上那麼多人長篇大論地表示反對,所持論據無非是造價、收益等,我看了,感覺實在好笑。很多學富五車的人,目光如豆,眼界不過三尺,見識還不如我小學還沒畢業的父親,想來真是荒誕。

堅持不懈,實現戰略

父親培養孩子上學的工作,從二十多歲一直持續到五十幾歲,將近花甲之年。我通過社會招考的方式進入警營,五十七歲的父親才一聲長歎:你們幾個都上完學了,我終於可以鬆口氣了。有一次,老家有喜事,我在席間聽父親向別人談起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不無自豪地說:“對我們農村人來說,孩子的學習是天下第一件大事——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啊!”廁身在一眾農人中間,父親能說出這樣一番話,真是不簡單。我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慶幸、驕傲。

很多年後,我投身股市,有了一定的閱曆和體悟,我發現父親為了改變全家命運而製定戰略、堅守戰略、實現戰略的過程,和股市投資中發現價值、堅守價值、實現價值的過程如出一轍。這讓我開始認真地思考戰略對於股市投資的意義。

立足自身,選擇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