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兩個關於失衡的話題(1 / 1)

所以以後當別人在探討這事對或不對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再鬧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樣的笑話了。當然,一心狡辯的,可以另說。

“大比小好”,還是“小比大好”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股市一直存在這樣一種嚴重失衡的二元結構:雖有業績支撐但成長性相對較差的大藍籌股票無法獲得市場的充分認可,被市場給以極低的估值打分,與之相反,雖無業績支撐但有良好成長預期的中小創股票卻頗得市場青睞,常常得到極高的估值打分。

我們常常因此而探討失衡的問題。時間一久,聽起來好像我們很愛“大”股票,而不愛“小”股票一樣。事實上,我們不是因為股票“大”而喜愛它,而是因為它估值過低所以才喜愛它的。相同的道理,我們也不是因為股票“小”而就對中小創有偏見,而是因為它估值過高所以才開始對它敬而遠之的。喜愛與否,不是大小,而是價值判斷。

在網絡上跟朋友交流時,常遭到“是大比小好,還是小比大好”的質疑,我總是耐心予以回答:我本質上並沒有貶低小票的意思,隻是因為它們過高的估值已經嚴重透支了未來的成長預期,所以才保持警惕。

我說它很貴,和你說它成長性很好,本質上也是一種答非所問的無厘頭對話。說它很貴,指的是它的價格與價值的比率關係,意思是它沒有多少投資的價值;而你說的成長性很好,是指它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價值與投資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兒。大與小本身並無問題,有問題的是價格與價值的比率,即投資價值會有不同。當價格遠遠高於價值之後,股票的投資價值就會很快消失。

所以以後當別人在探討這事對或不對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再鬧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樣的笑話了。當然,一心狡辯的,可以另說。

“大比小好”,還是“小比大好”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股市一直存在這樣一種嚴重失衡的二元結構:雖有業績支撐但成長性相對較差的大藍籌股票無法獲得市場的充分認可,被市場給以極低的估值打分,與之相反,雖無業績支撐但有良好成長預期的中小創股票卻頗得市場青睞,常常得到極高的估值打分。

我們常常因此而探討失衡的問題。時間一久,聽起來好像我們很愛“大”股票,而不愛“小”股票一樣。事實上,我們不是因為股票“大”而喜愛它,而是因為它估值過低所以才喜愛它的。相同的道理,我們也不是因為股票“小”而就對中小創有偏見,而是因為它估值過高所以才開始對它敬而遠之的。喜愛與否,不是大小,而是價值判斷。

在網絡上跟朋友交流時,常遭到“是大比小好,還是小比大好”的質疑,我總是耐心予以回答:我本質上並沒有貶低小票的意思,隻是因為它們過高的估值已經嚴重透支了未來的成長預期,所以才保持警惕。

我說它很貴,和你說它成長性很好,本質上也是一種答非所問的無厘頭對話。說它很貴,指的是它的價格與價值的比率關係,意思是它沒有多少投資的價值;而你說的成長性很好,是指它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價值與投資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兒。大與小本身並無問題,有問題的是價格與價值的比率,即投資價值會有不同。當價格遠遠高於價值之後,股票的投資價值就會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