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充分運用本書前邊講到的方法、體係去進行“精雕細琢”,認真作出選擇。
定投與擇時
各種各樣的專業書籍已經為我們驗證、推導出了定投策略的有效性,甚至格雷厄姆、巴菲特這些投資界的超級巨星也在多種場合為我們推薦定投策略,認為這是非常適合普通散戶的投資策略。2015年股災發生後,大盤跌到3500點附近時,我即提出,3500點之下散戶最好的策略就是定投。之所以提出這個觀點,是因為我分析把握了兩點:根據大盤的整體市盈率,我認為滬市當時的價值中樞下軌就在3500點左右,低於這個點位,手中有資金就應當不斷進行投入;考慮到股災帶來的恐慌情緒一時半會兒難以消散,市場慣性下跌的可能非常之大,所以在市場已現投資機會,但前途未卜的情況下,能有效平抑投資成本的定投策略便成當然之選。
這裏麵就涉及一個問題,就是定投策略的擇時問題。
市場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定投策略一俟製定,就應該嚴格按照計劃,時間一到即對確定好的投資標的進行“無腦買入”,不要顧及市場點位。也就是說,定投是一項不擇時的懶人策略。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正如我們在以前的章節中分析的,大盤短期的漲跌是無法預測的,但長期的走向卻可以大致把握。通過確定的估值體係,市場在總體上處在什麼水平位置上,還是能測算出來的。當市場整體市盈率低於曆史平均市盈率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定投來平抑,甚至降低成本;當市場整體市盈率高於曆史平均市盈率時,我們就應當減少或停止定投資金;而當市場整體市盈率已經遠遠超過平均值而迫近曆史高位時,就是我們果斷退出的時候了。
一句話,我認為定投策略,也適應我們前邊提到的“大波段操作”原則。
定投與均衡
那麼,當市場整體市盈率過高、按照我們上述確定的原則、已經不適合繼續執行定投策略的時候,後續趕來的定投資金如何處置呢?
這一點,我們要靈活運用前邊提到的“均衡策略”:在不同市場間選擇投資標的——比如在AH股間搬磚,有能力的投資者,甚至可以在中美、中歐、中英股市中搬磚;在不同投資品類間選擇投資標的——比如我就曾在2015年股災來臨前後,將資金在貴金屬和股票、政府債券間分配;選股能力強的朋友,還可以在不同的股票間選擇低估的標的——除了在市場極度瘋狂的情況下,正常時,市場總是存在著一些有潛力的低估值品種的,找到它,然後定投它。
所謂定投“隻擇股不擇時”,應該是對這些擇股能力超強的投資者而言的,但很顯然,能有這種能力的投資者已經不是普通投資者了。所以針對普通投資者,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另當別論,回到我們上邊提到的原則上來。
所以,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充分運用本書前邊講到的方法、體係去進行“精雕細琢”,認真作出選擇。
定投與擇時
各種各樣的專業書籍已經為我們驗證、推導出了定投策略的有效性,甚至格雷厄姆、巴菲特這些投資界的超級巨星也在多種場合為我們推薦定投策略,認為這是非常適合普通散戶的投資策略。2015年股災發生後,大盤跌到3500點附近時,我即提出,3500點之下散戶最好的策略就是定投。之所以提出這個觀點,是因為我分析把握了兩點:根據大盤的整體市盈率,我認為滬市當時的價值中樞下軌就在3500點左右,低於這個點位,手中有資金就應當不斷進行投入;考慮到股災帶來的恐慌情緒一時半會兒難以消散,市場慣性下跌的可能非常之大,所以在市場已現投資機會,但前途未卜的情況下,能有效平抑投資成本的定投策略便成當然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