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定投策略(2 / 2)

這裏麵就涉及一個問題,就是定投策略的擇時問題。

市場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定投策略一俟製定,就應該嚴格按照計劃,時間一到即對確定好的投資標的進行“無腦買入”,不要顧及市場點位。也就是說,定投是一項不擇時的懶人策略。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正如我們在以前的章節中分析的,大盤短期的漲跌是無法預測的,但長期的走向卻可以大致把握。通過確定的估值體係,市場在總體上處在什麼水平位置上,還是能測算出來的。當市場整體市盈率低於曆史平均市盈率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定投來平抑,甚至降低成本;當市場整體市盈率高於曆史平均市盈率時,我們就應當減少或停止定投資金;而當市場整體市盈率已經遠遠超過平均值而迫近曆史高位時,就是我們果斷退出的時候了。

一句話,我認為定投策略,也適應我們前邊提到的“大波段操作”原則。

定投與均衡

那麼,當市場整體市盈率過高、按照我們上述確定的原則、已經不適合繼續執行定投策略的時候,後續趕來的定投資金如何處置呢?

這一點,我們要靈活運用前邊提到的“均衡策略”:在不同市場間選擇投資標的——比如在AH股間搬磚,有能力的投資者,甚至可以在中美、中歐、中英股市中搬磚;在不同投資品類間選擇投資標的——比如我就曾在2015年股災來臨前後,將資金在貴金屬和股票、政府債券間分配;選股能力強的朋友,還可以在不同的股票間選擇低估的標的——除了在市場極度瘋狂的情況下,正常時,市場總是存在著一些有潛力的低估值品種的,找到它,然後定投它。

所謂定投“隻擇股不擇時”,應該是對這些擇股能力超強的投資者而言的,但很顯然,能有這種能力的投資者已經不是普通投資者了。所以針對普通投資者,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另當別論,回到我們上邊提到的原則上來。

其實不論對哪一類投資者,在市場瘋狂時,抽出定投資金、手握一段時間現金都是聰明的。在沒有好的投資標的的情況下,退場休息,也是投資者應該學會的本事。

當然,麵對困難,知識儲備越豐富的人應對的手段越多。作為投資者,我們在掌握了一些基本投資技能的基礎上,一定要多看書、多思考、多學習、多實踐,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能力邊界。雖然本書旨在為普通投資者找到一條相對簡單可行的投資道路,但並不排斥有能力、有天賦的投資者去嚐試挖掘自己的天賦和潛能。這二者本身是一個前後延續的關係,並不互相排斥和矛盾,更不是騰騰爸反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