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皇帝看到魯謁居弟弟的口供,認為張湯心懷狡詐,欺君罔上,就派人向張湯嚴厲詰責問罪。張湯自知有罪,就寫下遺書,向皇帝請罪自殺身亡。這是見於《資治通鑒》的一幕官場上權力鬥爭的鬧劇。這裏引述意在說明趙王劉彭祖能夠見微知著,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張湯為小吏“摩腳”一事,洞察其中的陰謀。這確是一種較為高深的知人謀略。
第二,聽言觀行。這是一種由表及裏的知人方法。但若能夠從人的欲望、抱負,去進一步觀察言行,就更不失為一種窺探他人內心世界的高招。奸詐狡猾之徒,往往善於掩飾他們的本質,給人以假象。但是,欲望這東西,一般是不容易被完全隱匿的。所以,知其欲望,是防止受騙上當,識別奸人的極好方式。春秋時期,管仲識別奸詐小人開方、豎刁、易牙三人,就是運用以欲識人的最好例證。
據史書記載:管仲病重之時,齊桓公十分焦慮,親往探視之際,向管仲谘詢道:你的病如此沉重,萬一不幸一病不起,我將把國家大事交給誰去管理呢?此時,齊國賢臣寧戚、賓須無已先後逝世了。管仲歎息說:“可惜啊,寧戚不在了。”齊桓公說:“除寧戚以外,難道就沒有人才了嗎?我想委任鮑叔牙,你看怎麼樣?”管仲回答說:“鮑叔牙是位賢德的君子呀。雖然如此但要讓他主政還是不恰當的。這個人愛憎過於分明。好善固然是好事情,但對壞人壞事痛恨超過極限,連對一般性的錯誤處理也十分嚴厲苛刻,那誰能受得了呢?鮑叔牙看到別人的一點缺點,就會終生不忘,這是他的不足啊!”
齊桓公又說:“隰朋這人怎麼樣?”管仲說:“基本上可以的,隰朋善於虛心學習,不恥下問,即使人在家裏,心也在操勞著國家的大事呀!”說著,長歎一聲,接著又說:“天生隰朋,像是把他當做我管夷吾的舌頭呀!身體既然已經死去,舌頭又哪能單獨存在呢?恐怕您任用隰朋是不能長久的!”
齊桓公又問:“既然如此,那麼您看易牙怎麼樣?”管仲答道:“君王您就是不問,我也是要說到他的。這易牙、豎刁、開方三個人,是一定不能親近的!”
齊桓公又說:“易牙曾烹煮自己的兒子,以迎合我的口味,這是愛戴我超過愛他的兒子的,難道還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嗎?”管仲回答道:“人間之情沒有比愛憐兒女的情更深了。易牙連兒子都能舍棄,又哪裏會在乎舍棄您君王呢?”
齊桓公又說:“豎刁自願接受宮刑,侍奉於我,這是愛我勝過愛惜自己的身體的,難道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嗎?”管仲說:“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不會比自己的軀體更重要吧,連自己的軀體都能割舍,又哪裏會在乎割舍一個國君呢?”
齊桓公又說:“衛國公子開方,拋棄他千乘之國的太子地位,甘願做我的臣子,把我對他的垂愛當做他最大的榮幸,這是對我虔誠地頂禮膜拜的緣故所致。就連他的父母去世也不去奔喪,這是愛戴我勝過愛他的父母的。這是絲毫也沒有懷疑的了。”
後來,皇帝看到魯謁居弟弟的口供,認為張湯心懷狡詐,欺君罔上,就派人向張湯嚴厲詰責問罪。張湯自知有罪,就寫下遺書,向皇帝請罪自殺身亡。這是見於《資治通鑒》的一幕官場上權力鬥爭的鬧劇。這裏引述意在說明趙王劉彭祖能夠見微知著,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張湯為小吏“摩腳”一事,洞察其中的陰謀。這確是一種較為高深的知人謀略。
第二,聽言觀行。這是一種由表及裏的知人方法。但若能夠從人的欲望、抱負,去進一步觀察言行,就更不失為一種窺探他人內心世界的高招。奸詐狡猾之徒,往往善於掩飾他們的本質,給人以假象。但是,欲望這東西,一般是不容易被完全隱匿的。所以,知其欲望,是防止受騙上當,識別奸人的極好方式。春秋時期,管仲識別奸詐小人開方、豎刁、易牙三人,就是運用以欲識人的最好例證。
據史書記載:管仲病重之時,齊桓公十分焦慮,親往探視之際,向管仲谘詢道:你的病如此沉重,萬一不幸一病不起,我將把國家大事交給誰去管理呢?此時,齊國賢臣寧戚、賓須無已先後逝世了。管仲歎息說:“可惜啊,寧戚不在了。”齊桓公說:“除寧戚以外,難道就沒有人才了嗎?我想委任鮑叔牙,你看怎麼樣?”管仲回答說:“鮑叔牙是位賢德的君子呀。雖然如此但要讓他主政還是不恰當的。這個人愛憎過於分明。好善固然是好事情,但對壞人壞事痛恨超過極限,連對一般性的錯誤處理也十分嚴厲苛刻,那誰能受得了呢?鮑叔牙看到別人的一點缺點,就會終生不忘,這是他的不足啊!”
齊桓公又說:“隰朋這人怎麼樣?”管仲說:“基本上可以的,隰朋善於虛心學習,不恥下問,即使人在家裏,心也在操勞著國家的大事呀!”說著,長歎一聲,接著又說:“天生隰朋,像是把他當做我管夷吾的舌頭呀!身體既然已經死去,舌頭又哪能單獨存在呢?恐怕您任用隰朋是不能長久的!”
齊桓公又問:“既然如此,那麼您看易牙怎麼樣?”管仲答道:“君王您就是不問,我也是要說到他的。這易牙、豎刁、開方三個人,是一定不能親近的!”
齊桓公又說:“易牙曾烹煮自己的兒子,以迎合我的口味,這是愛戴我超過愛他的兒子的,難道還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嗎?”管仲回答道:“人間之情沒有比愛憐兒女的情更深了。易牙連兒子都能舍棄,又哪裏會在乎舍棄您君王呢?”
齊桓公又說:“豎刁自願接受宮刑,侍奉於我,這是愛我勝過愛惜自己的身體的,難道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嗎?”管仲說:“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不會比自己的軀體更重要吧,連自己的軀體都能割舍,又哪裏會在乎割舍一個國君呢?”
齊桓公又說:“衛國公子開方,拋棄他千乘之國的太子地位,甘願做我的臣子,把我對他的垂愛當做他最大的榮幸,這是對我虔誠地頂禮膜拜的緣故所致。就連他的父母去世也不去奔喪,這是愛戴我勝過愛他的父母的。這是絲毫也沒有懷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