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索尼的步態更加老態龍鍾。身體的狀況也更加的江河日下。鼇拜心裏很快活。鼇拜在期待著沒有了索尼之後的一種自由飛翔的日子盡早到來。
可是,老政治家索尼顯然不是吃素的。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終於伏屍書房。他臨終前的絕命遺書卻籲請皇帝親政!
索尼的呼籲正中少年康熙的下懷。於是康熙帝立即向王公貴族、文武百官批轉了索尼的遺書,讓大家好好地學習領會。索尼在遺疏中講道:“奴才索尼等曾屢次陳奏皇上親政,皇上再三不允。然世祖章皇帝亦於十四歲親政,今主上年德相符,天下事務總攬裕如。奴才索尼年老且病,不久人世,乃懇切奏請,伏乞皇上鑒奴才一片忠心,早日親政,奴才便死九泉,也能安心瞑目。”
刑科給事中張維赤最先響應索尼的臨終倡議,再向議政王大臣會議進言:“伏念世祖章皇帝於順治八年(1651年)親政。今皇上即位六年,年登十四,齒正相符。乞擇吉親政。”
議政王大臣康親王傑書等會議後,認為索尼、張維赤等人的想法是好的。至此,也要求三輔臣將輔政之權歸於康熙帝。
這就逼迫三輔臣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了。蘇克薩哈這時雖然身處第一輔臣的位置,可是,他在遏必隆、鼇拜兩人的夾攻下,日子過得一點也不輕鬆。蘇克薩哈首先表態,讚成康熙帝正式走上領導崗位。
遏必隆、鼇拜兩人在一種大勢所趨的形勢下,也先後奏請皇帝親政。
如此,康熙帝的親政,真可謂是東風浩蕩,隻等待孝莊太皇太後的一個懿旨了。孝莊太皇太後也覺得14歲的小玄燁正處於人生的一種好年齡。
於是,康熙六年七月初三,康熙帝興奮得下了一個有點囉唆的聖旨:
朕年尚幼衝,天下事務繁殷,未能料理,欲再俟數年。輔政臣屢行陳奏,朕再三未允。輔臣等奏雲:“世祖章皇帝亦於十四歲親政,今主上年德相符,天下事務總攬裕如。”懇切奏請。朕乃率輔臣往奏太皇太後。太皇太後諭以帝尚幼衝,如爾等俱謝政,天下事何能獨理?緩一二年再奏。輔臣複奏:“主上躬親萬機,臣等乃行佐理。”太皇太後諭允擇吉親政。其吉期,禮部選擇以聞。
4天後,康熙帝在太和殿舉行了一個無比莊正的親政大典,這樣,康熙帝便開始正式地行使一個帝王的主權了。
可是,實際上,孝莊太皇太後在答應小玄燁親政的同時,卻沒有一次性地徹底給康熙放權。而是以“帝尚幼衝,如爾等俱謝政,天下事何能獨理”為理由,下懿旨挽留鼇拜等三人“仍行佐理”。
可是,這又是什麼政治講究呢?
孝莊太皇太後對此的解釋是:
玄燁當年畢竟太年輕了,治國的經驗又少,我怕他一下子全盤接手,做出夾生飯。所以,我讓鼇拜那樣的老臣,護著已經騎上馬的玄燁再走一程路,並不是可有可無的。玄燁想要成為一代賢明的君主,也必須先像咱老滿洲人的熬鷹,先熬熬性子。這是一種日積月累的行政磨煉,並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立蹴的。
老年鼇拜
於是,孝莊太皇太後派人給忐忑不安的鼇拜傳話:
你是大清國久經考驗的忠臣,我不信你,還能信誰?我知道,玄燁親政後,我把你們幾個強留下來,外麵肯定會有各種各樣很難聽的閑話,或許有人會在背後指責你戀權。但是,請鼇輔臣一定不要猶豫,大膽地做事。從前是如何行事的,現在仍然照章辦事。有我替你撐腰,你大可不必擔心旁人的嚼舌頭。你要把當今的皇上當成自己的親孫子來調教。將來大清國能不能出一位名揚千古的仁義之君,這就看你鼇拜調教的真本事了。
據說,鼇老頭聽罷孝莊太皇太後這一番掏心窩子的滾燙話語,當時,竟然像一個老男孩似的嗚嗚大哭於公堂之上。
曆史是怎樣煉成的?
張居正之後,世上已無張居正。鼇拜之後,世上自然也不再有鼇拜。
雖然鼇拜永遠不可能攀登到張居正所處的高度。
世事好像一盤棋。一切俱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