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王輔臣出了世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此煽情的話語,王輔臣當時就感動得淚水嘩嘩地直流。王輔臣伏地叩了三個響頭:“我王輔臣今後若是敢做出
對不起皇上的事情,
我王輔臣便是狗娘養的!”實際上,王輔臣從小便是一個野孩子,他的親娘是誰自己也不能確定。人們唯一能確定的是,王輔臣這一離京,踏上的竟然是一條不歸之路。
三藩亂起。平涼的王輔臣、甘州的張勇,對於吳三桂的大西北戰區,具有立判生死的重要性。吳三桂哪敢大意,立派王輔臣的老部下老朋友汪士榮,給王輔臣、張勇二人送邀請函,歡迎王、張加入反叛大軍。汪士榮的原來的設想是,說動了老朋友王輔臣,再繞道到甘州去說服張勇。不料,汪士榮的話題剛起了個頭,王輔臣立馬招呼侍衛把汪士榮捆紮成為了一團棕子;讓養子王吉貞把汪士榮連同吳三桂的兩封招降書,快馬敬獻給康熙帝。康熙帝龍顏大悅:這王輔臣果然對得起自己的那把蟠龍豹尾槍!即吩咐把汪士榮牽下去剮了。封王吉貞為太仆卿,留下在北京當官。王輔臣另賞一個三等子爵。
王輔臣的行事方式惹惱了另一個當世英雄張勇。張勇覺得王輔臣這家夥外表看起來憨厚,做事情卻忒不地道。當年,康熙帝讓王輔臣、張勇,一個守住平涼要塞,一個守住甘州要塞,曾經千叮嚀、萬囑咐:你倆心一定要往一塊兒想,遇事哥兒倆一定要多加商量,一般的軍情上報時必須兩人聯銜會奏。人家張勇本來就是大清朝的老幹部,是清初名臣總督陝西三邊孟喬芳親自培養起來的武將,很早就做過雲南提督,素有“久鎮甘肅,威名素著,屬番膺服”的好名聲。王輔臣這麼大的事情,居然背著張勇搞小動作,把兩封勸降書一起交給皇帝而不讓張勇曉得。年輕的皇帝見張勇遲遲不對吳三桂反叛一事表態,肯定會產生看法。張勇心裏很惱火:“王輔臣這哪裏是在表忠心,簡直是在背後對我下毒手哩。好啊,今後看誰是一個牛人。”張勇與王輔臣之間就此生了嫌隙。王輔臣也許知道張勇心底的不痛快,也許不曉得。不過,王輔臣不在乎。因為王輔臣有皇帝親贈的蟠龍豹尾槍,而老牛人張勇卻沒有。
王輔臣、張勇兩員虎將,打肚皮官司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康熙帝頗為懊悔自己的失計。於是,作為一種補救措施,康熙帝便想到了另派遣一位方麵大員,全權協調大西北戰區的一切軍事行動。莫洛作為陝西經略的最佳人選,首先映入了康熙帝的眼簾。
莫洛曾做過山西陝西總督,取得過很好的官聲。大凡跟莫洛共過事的老同事、老部下像巡撫劉鬥同,提督張勇、柏永馥等人,對於他的評價均很高。康熙帝希望莫洛去到陝西後,能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可是,康熙帝卻沒有了解到關鍵的一點,莫洛從前在陝西時跟王輔臣有過節。本次莫洛下到地方之後,自然而然地就跟甘肅提督張勇站到了同一戰線,兩人成天嘀嘀咕咕地向康熙帝講王輔臣的壞話,聯合起來找王輔臣的碴兒。慢慢地,王輔臣就要怒發衝冠了。
王輔臣對莫洛發動的襲擊是爆發式的。這是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的隆冬。雪霽,日出,天紫,冷氣逼人。莫洛部與王輔臣部同駐寧羌州。突然,王輔臣部的標兵便嘩噪起來,湧向莫洛營地要挾糧餉。莫洛猝不及防,下令放箭將亂兵射退。王輔臣見莫洛玩真的,也動了肝火,乃親自上陣,發動強攻。一顆鳥槍的流彈從莫洛的太陽穴穿過,當即身死。
或許在王輔臣的本意隻不過想嚇一嚇莫洛這種呆子罷了。隻是莫洛仍然死了。事後,王輔臣怔忡地望著莫洛那了無生機的屍體,再望一眼一鳥未過,片雲不駐的蔚藍天空。
王輔臣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隻得反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