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吳三桂手下猛將吳應麒、胡國柱、馬寶、王屏藩、吳國貴等人,都是與吳三桂關係很深的親戚之輩。這也是吳三桂組建關寧鐵騎至今,所保持的一貫傳統。但是,吳三桂跟王輔臣之間一見如故。吳三桂愛他胸有涇渭,對待他跟自己的親子侄沒有什麼區別,“有美食美衣器用之絕佳者,他人不得,必賜輔臣”。吳應麒在吳三桂的子侄輩中本事最大,也極驕橫,但是吳應麒跟王輔臣講話也是和顏悅色的,從來不敢稍加辭色。
但是,有一次,王輔臣與吳應麒之間卻差點鬧翻了。
當時,王輔臣等人奉吳三桂之命出征烏撒。戰鬥的間歇期,諸將們在一個叫“馬一棍”的營帳中聚餐。這個“馬一棍”之所以獲得這個綽號,是因為他禦下的軍法極其峻峭。他隨身攜帶著一根狼牙大棒,手下但有犯事者,不論情節輕重,一律一棍斃命,軍中將領這才贈送他一個“馬一棍”的外號。當時,這個聚餐,吳應麒也在現場。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之後,每個人都有一點酒意了。坐在王輔臣旁邊的一個將領,忽然驚咋地叫了一聲:“王總兵的飯碗裏有一隻死蒼蠅呢!”馬一棍聽說,大為惱怒,摸出身邊的狼牙大棒,便要去找肇事的廚師理論。王輔臣心有不忍,便勸馬一棍說:“我們是槍林彈雨中討生活的武夫,戰爭中什麼艱苦的環境沒有經曆過?現在能有飯吃已經相當不錯了,飯裏掉落了一隻區區的死蒼蠅,哪又算得了什麼大事呢?” 吳應麒天生就一張烏鴉嘴,當時便哂笑王輔臣說:“王老兄又在假裝撇清了。如果我把一碗糞便端到王老兄的跟前,王老兄難道也能全部把它吃完麼?”王輔臣聽說這樣的話語,心下大怒。王輔臣怒目圓睜地指著吳應麒的鼻尖大罵:“吳應麒,你不能倚仗自己是王爺的親侄子,便當眾羞辱我。別人怕你是王子王孫,我王輔臣不怕。惹惱了我王輔臣,王子王孫的腦髓我照樣挖來吃,一直把你的心肝眼睛全部嚼爛吞下!”說完,王輔臣一拳打在飯桌上,飯桌的四條腿應聲而斷,菜碟飯盂酒杯震落於地,全部變成了碎瓷片。烏鴉嘴吳應麒自知闖禍,趕緊開溜。事後,雙方酒醒,都覺得有點孟浪,兩人相互賠禮道歉後,相處毫無阻滯之感。
但是,這麼一件年輕後輩間的小糾紛,卻在春蕪秋野的嫻靜時分,隨風飄進了吳三桂的耳中。吳三桂人老耳背,他聽話聽走了音。他聽說王輔臣在眾將跟前誇口:老子發起火來,連平西王老王爺的腦子都敢吃,何況一隻小小的蒼蠅。吳三桂聽了,大為惱怒,便讓人給王輔臣捎話說:你也是老大不小的一個人了,講話要注意分寸。你們兄弟間爭吵幹嗎牽涉到本王頭上。什麼平西王老王爺的腦髓心肝我都敢嚼碎了吃,這話是可以隨便亂講的嗎?我當時愛惜你王輔臣猶如珍寶,這樣的話讓外麵人聽去了,不惹人笑話嗎?
這樣的責備,在吳三桂想來,也算不得很重,如果是吳三桂的親子侄聽了,聽過之後也就過去了。可是,這王輔臣聽了,偏偏有點多心了:哎呀,這平西王爺到底還是偏袒自己的親子侄多一些,咱王輔臣到底不過是一個外人!
如此,這王輔臣對於吳三桂的一腔熱血,便慢慢地涼了下來。王輔臣開始試著委派心腹,攜帶大量銀兩到京城去跑官場,看能不能走通路子,調離雲南那個鬼地方。
這是康熙帝親政後的康熙九年(1670年)。王輔臣的想法,跟康熙帝“拆吳三桂黨”的思路走到一塊去了。這一年的七月,王輔臣如願以償,特擢一級被超授為陝西提督,改隸漢軍正白旗,駐兵平涼。吳三桂大傷腦筋,有一種被人家斬去左右手的痛楚感。王輔臣到平涼上任之時,吳三桂拉著王輔臣的手,戀戀不舍,很灑了幾顆老淚。並贈王輔臣兩萬兩現銀做路費,吳三桂跟王輔臣揮手示意:“得閑記得回昆明來看望老夫哦。”王輔臣走得如脫離了樊籬的鳥兒,他這時內心的想法真是天曉得!
王輔臣上任陝西提督之前,必須先到北京去辦理調動手續。康熙帝對待王輔臣的態度仿佛久旱見雲。他留王輔臣在京城過元宵節一起賞燈。君臣一同登臨天安門城樓觀賞遠近的元宵燈火時,赫然如繁星麗天。康熙帝別有深意地對王輔臣說:願我們君臣永享這樣的太平幸福。王輔臣離京的日子,是康熙帝特意讓欽天監選的一個黃道吉日。當年,康熙帝禦座前,有一對康熙帝極珍愛的蟠龍豹尾槍,王輔臣入宮去向康熙帝道別時,康熙帝拈了一支贈給王輔臣,並且心有千千結地跟王輔臣說:“這一對槍是先帝留給我做紀念的,我每次打獵行軍的時候,都要把這對槍掛在馬頭,以示不忘先帝的養育之恩。現在,你是先帝極看重的舊臣,我呢,不過是先帝的兒子。我把這對槍中的一支贈送你,一則希望我們君臣能共同發揚光大先帝開創的事業,二則呢,我一看到自己手中的這把槍,就會思念起另一把槍的主人,這象征著我們君臣的心意永遠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