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開清國母孝莊的輝煌落幕 第2章
老年孝莊文皇後
孝莊文皇後與康熙帝之間的祖孫情深,無人能比。
事實上,康熙帝對於皇祖母那種美的溫柔到令人想哭的一種純孝之情,也是古今以來帝王所少有的。
從前,孝莊與兒子福臨之間的相處,也不能講不好。隻是那時候,國家的事太多,一個不算太老的寡婦太後,配上一個萬事剛上手的少年君主,兩個人的心底都是雄心勃勃的,做什麼事情都向往做到盡善盡美。匆匆忙忙的時光,匆匆忙忙的一大堆國事家事,許多母子間原本可以靜美相處的時光,卻像山穀間的激流水石錯落地過去了。直到有一天,兒子福臨快要死了,他很傷感地跟孝莊說:皇額娘,真的很不好意思,兒子可能要先走一步了。
孝莊才這恍然大悟。
可是,孝莊自思:自己這18年的忙來忙去,到底為了什麼呢?說是為了福臨順治的江山永固,可是,那眉眼清秀得像小庭園的茉莉花開的兒子福臨,不是脆弱地先自己而去了嗎?再這樣苛嚴地要求自己又還有什麼意義呢?會不會由於自己對於皇兒的要求過於完美了,福臨不勝其負,這才導致了福臨的過早凋零呢?
有人說,愛與死為鄰。過於濃烈的情感,有時會令被愛者窒息。
於是,在培養皇孫玄燁時,孝莊便恢複了一種信天委命的達觀。
康熙帝親政後,孝莊開始真正地退到了幕後,任何事情不再躬身親曆,而是讓玄燁自己去動手,年輕人即使做錯了事情,也會大聲地鼓勵他。事實證明,孝莊這一回的指導思想是對的。後來,皇孫玄燁無論從精神與體格上,都成長得格外茁壯。九月的紫禁城白雲紅樹,歲月宛若甘醇美酒。孝莊眼望著皇孫玄燁,於悠餘活潑中所展現出的一種行動大力,孝莊這才真切地感覺到了繁華世界的安定清貞。
孝莊既對於皇孫玄燁的關愛無微不至。
康熙帝對於皇祖母孝莊的孝養,也可謂是謹慎恭肅、敬愛有加。為康熙帝記錄起居注的史官,對此不無感歎地說:“我皇上至德純孝,奉事太皇太後三十餘年。極四海九州之養,盡一日三朝之禮,無一時不盡敬,無一事不竭誠,居則視膳於寢門,出則親扶於雕輦。萬幾稍暇,則修溫清之儀;千裏時巡,恒馳絡繹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後於平日,誠自古帝王之未有也。”清朝的帝王入關後特別講究尊師敬老的傳統美德,多出孝子,這也可視為清朝承襲明製的一個意外收獲吧。下麵是孝莊與康熙帝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幾個例子:
康熙帝隻要外出,不論是長途在外,還是短暫居住,總是十分牽扯留在紫禁城中的老祖母。有一次,康熙帝住在南苑中度假。下麵有臣子送來了這個年度的第一波鮮果。康熙帝看到十分開心。但他想到紫禁城中的皇祖母能看到這時鮮佳果,肯定能享其樂,於是,趕緊給老祖母送去,並隨贈詩一首:“日永離宮節候新,薰風早已獻嘉珍。赤瑛盤內千鮮果,奉進瑤池第一人。”孝莊見到,果然是樂嗬嗬的。還有一次,康熙帝離京的時間較長了一點。老祖母開始思念自己的孫兒了。於是,孝莊讓下麵的人順便問了康熙帝一聲:端陽佳節快到了哦,玄燁能不能趕回京城呀。康熙帝聽到皇祖母這一聲親切的問候,頓感一股熱流洋溢全身。於是,康熙帝把剩下的公事交給身邊的臣子去處理,自己趕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回到了皇宮。為此,康熙帝也十分感慨地寫過一首詩:“滿路榴花映玉輿,盧煙香繞侍臣裾。經時遠道彤闈隔,先向茲寧問起居。”
仔細想起來,人在這世上可愛戀的人與事確實不少。但是,有一項事情是你忽視了便永遠無法彌補的,那便是與家中長輩的悠閑相處。因為天生萬物,人的壽命雖然稍長,但仍不可能長留人世,那些老了的長輩們始終都要先我們一步離開這個俗世。因此,我們必須握住現在的時光,多與年長的一輩共享這靜美的時光。我想,這才是康熙帝當時的雅正之感。
康熙十六年(1677年)四月,康熙帝“親撰太皇太後大德景福頌,書錦屏恭進”。同年十二月,康熙帝再進太皇太後錦衣,親撰表文將皇祖母比擬為“宮中堯舜”。
康熙十八年二月,為孝莊太皇太後67歲壽誕,康熙帝特意寫了一首詩,以表達自己的愛戴之心,其詩雲:“喜得萬方同孝養,千秋福德並蒼穹。”“宮中堯舜兼文母,恭捧南山萬壽觴。”
康熙二十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至慈寧宮向孝莊太皇太後、孝惠皇太後報喜:清軍以壓倒性的優勢,徹底肅清了吳三桂黨殘餘分子,結束了平藩之戰。至此,孝莊方徹底地從政治的掛牽中解脫出來。
從康熙十一年(1672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期間,康熙帝曾經多次陪皇祖母外出,或者拜祭祖陵,或者到湯泉去沐浴。泡天然溫泉是老年孝莊的一項特殊耽愛,這對於孝莊的老年性皮膚瘙癢症療效挺不錯,因此曾經先後長途跋涉達6次之多,時間最長的一次有73天,最短的也在45天左右。碰上這種時候,康熙帝無論國事如何繁忙,一般都要親自陪同皇祖母前往。他說:“太皇太後駕幸湯泉,臣若不隨往侍奉,於心何安?”
例如,有一次選擇到關外的赤城去泡溫泉,路途遙遠,在路上整整要走9天,且沿途亦多有石辟峻絕之處,康熙帝大為不安心。因此,出發前,康熙帝很早就到了慈寧宮,服侍孝莊太皇太後舒舒服服地坐上了輦車,且步行送出了神武門驛道,自己才放心上馬隨行。每當半途休息吃飯時,康熙帝都要親眼看著仆從們小心翼翼地把太皇太後扶下了輦車,一切安排到妥當,他才肯回到自己的休息室進膳。吃完飯,立即回到孝莊太皇太後處,陪老人家閑話。再上路他一定要親自把太皇太後攙扶上輦車,親自扶著輦步走一段的路兒,感覺到行進的速度老人家不顛簸,這才再乘馬隨行。途中有一段是臨時搭建的浮橋,康熙帝事先讓侍衛認真察看過仍不放心,一定要自己先策馬在上麵試行了一下,覺得平穩如砥,這才讓太皇太後的輦車通過。八達嶺為此行的必由之路。其地岡峽縱橫而森,石雖娟秀露奇,路況卻不太好走。如此,康熙帝幹脆下馬,為皇祖母“扶輦整轡”而行。孝莊見皇孫在峭寒的山風中,額麵部竟沁出了細密的汗珠,心中十分心痛皇孫。她招呼康熙帝:“汝步行勞苦,其乘馬前行。”但是,康熙帝這一次十分固執:“此處道險,必扶輦整轡,於心始安。”一直行到山下的平坡漫隴之處,康熙帝這才重新上馬。本次療養過程往返合計65天,康熙帝在此過程中,對於皇祖母所表現出來的細膩入微的嗬護,確實給人一種春風撲麵的溫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