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開清國母孝莊的輝煌落幕 第4章(2 / 2)

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其實,大約在明朝的洪武、永樂二朝之後,即有過一個短暫的璀璨時期。那便是在正史上為人所稱讚的“永宣之治”。隻是,這個過程太短暫了,像煙花的燦爛,一閃而逝。如此,它的能量並沒有完全噴薄出來,而是在前明積翠堆藍的文化之河中沉澱下來。此後,是近60年的明亡清興之動蕩歲月。於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熱力,便重新在“康乾之治”放出了明媚的姿態。滿洲人最初的入關相當質樸。他們並無繁密文化的約束,隻有一種雄健尚武的雄心。他們騎馬來到紫禁城邊,那一座四周為護城河所環繞著、布置得像一座天地方圓之孤島的城池。前明的遺臣們跟他們說:這代表了一種文化的風雅。於是,滿洲人便在那風格蒼勁、沉鬱的紫禁城中住了下來。並且,根據自己的喜好繼承了前明的文化。

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在“永宣之治”的煙花三月之後,即呈現出了某種爛熟的征兆。中間雖然停頓,並於“康乾之治”時重新釋放出了萬丈的光芒。但是,這卻不能阻止它走向衰亡的腳步。這是一種爛熟的文明,在經過了它的多彩、豔麗、昌盛之後的必然結局。沒有任何一種政治文化能永遠屹立於世界的頂峰。也沒有任何一種絕美的政治文化,最終不是歸於寂滅的。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釋放了它所有的內部能量,最終在它鼎盛的“康乾之治”過後,憂鬱地墮落了。這是一種曆史的宿命。我們不必因此便否認了它在“康乾之治”時期曾經有過的、宛若處女肌膚般涼滑、柔嫩的觸感。

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體製,在我們這個星球上風行的時間,尚沒有超過200年。可是從它對地球資源的近乎瘋狂的掠奪天性來看,這個體製也具有先天的缺陷。再過數百年,誰知道這個目前綠意盎然的政治經濟體製,不會像一棵老去的大樹,被砍倒在地上?

度過了濃墨重彩的“康乾之治”,便是政治上拘謹小心的“嘉道守文”。

一個268年的大清王朝興亡史,總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誕生於那個時代的一部偉大小說《紅樓夢》。這也是由中國傳統文化濃縮而成的一部藝術結晶。沒有經曆過千年曆史文化幻滅的作者,根本不可能寫出這樣偉大的作品。所以,之前的時代,之後的時代都不再可能發生這樣寂靜、明朗、溫和而又憂傷的作品。

紅樓夢中有詩雲: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又說: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