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第二日當嶺南幾十萬百姓排著長龍每個人都親手領到十幾貫銅錢和幾尺麻布後,那激動起來的場麵比起前日張九齡感動落淚來更是要劇烈百餘倍。
因為他們這些人除了一小部分當地人外,基本上都犯官之後,或者是曆朝曆代觸犯了刑法的罪惡之人的後代,他們真的是做夢也沒想到窮了千餘年的嶺南竟然也會今日這樣枯木逢春的一天啊!
此時幾位老人家雙手捧著還有餘溫的銀錢顫顫巍巍的走到了張九齡一眾官員的麵前,除了老淚縱橫外是一個字也吐露不出口。
“老人家,莫要激動,莫要激動,這銀錢都是你們辛勤勞作應得的!今後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啊!”張九齡見老人們還想下跪叩拜自己,於是話說一半便急忙屈身把他們都一一攙扶了起來。
“張大人……張大人……您真是俺們的好父母官啊!俺老漢活了整整六十年可從來從來沒有得過這許多銀錢啊!當初您叫俺們開荒種土豆,紅薯,俺們還不信您的,今天算是老漢自己打自己臉了……壽王殿下他不光給銀錢,還給發布匹,農具啊!這天底下怎麼會有如此好的王爺啊!”
“哈哈……壽王殿下是更古未有的好王爺啊!本官也沒想到他係數支付了購糧款外還送來那麼多咱們繼續的農具布匹,這情分咱們嶺南人得牢記在心啊!諸位相親們,今後咱們再加把勁開出些地拚了命的種就是了,道路通了,海船造了,還有那紅磚綠瓦的新房也馬上開始蓋了,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紅火,古人雲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咱們現在便是那栽樹之人啊!為了子孫後代能不在嶺南受苦,咱們再苦再累也要咬緊牙關幹不是?”
“張大人,這現在有飽飯吃,又有衣服穿,還有新房子住,就是種種地有甚苦的咧,不苦一點都不苦啊……”
張九齡高興之餘順帶著在圍堵的人群當中又是做了一番思想上的教育,等把百姓都係數打發走後,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到了天然居商會人員所在的商船旁詢問起了京師各地的情況。
“敢問這位壯士可是本次商隊的領頭人!本官乃是嶺南的巡查使張……”“哦,您便是張大人啊!小的簫天成是壽王府裏的家奴,早就聽殿下他說過您的大名了,小的叩見張大人!”
“無需多禮,無需多禮,本官與壽王殿下匆匆一別已有大半年,沒想到殿下他竟還記掛著下官,簫壯士,本官此來是想打聽一下京師周遭的糧荒情況,我嶺南一地今年雖說豐收些了土豆紅薯,可要是以一地之糧救援我大唐全國各個道府怕是也難以維持吧!不知殿下他還有備下完全之策?”
“張大人您所言極是,眼下這糧荒,不光京師周遭,其他各個道府也全是如此,要不是殿下有先見之明,在這嶺南之地大範圍的種植了土豆紅薯,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不過大人您也莫要擔憂,小的來嶺南之前,聖人便下令開了十幾個平安倉衝擊市場上的糧價,想必短期內不會引起太大的恐慌,而且小人此番除了運送購買土豆紅薯的銀錢外,也受了殿下的王命要順路趕往暹羅等國,收購米糧……可是殿下他擔心的是那些小國的存糧杯水車薪難以……”
張九齡聽到簫天成這樣一說後,隨即也是麵露憂色的坐在船弦上低頭苦思起來,想了好一會才猛的又衝著蕭天成開口道“簫壯士,事出反常必有妖啊!殿下他難道沒看出這場糧荒的根本所在嗎?最近朝廷發來的幾個邸報上從未提起什麼大災大禍,按此道理講糧食不應短缺才是啊!而且我大唐氏族門閥眾多,他們世代都有存糧之傳統,為何?哦!本官明白了,明白了,此乃人禍,人禍啊!想來壽王殿下他也是看出了端倪的,糧荒出現一月有餘,五姓七望竟無一家出來平息……嗬嗬他們這根本就是衝著壽王殿下衝著朝廷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