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逮著李瑁一個欺負(1 / 2)

李隆基和李禕倆人的話還沒說完,李瑁原本端在手裏的小碗就啪嗒一聲摔掉在了地上。“父皇,叔父你們剛剛說那倆人叫什麼名字來著?”“幽州節度使張守圭的偏將軍,安祿山,史思明啊!怎麼壽王殿下您對他們二人也熟識嗎?”

“不不……我就是聽他們二人的名字叫起來那麼拗口,隨口問上一問!”“什麼拗口不拗口,虧你還是皇子,難道連對大唐的民俗風氣都不知曉嗎?我大唐直立國起便海納百川,包容有度,不論漢人,還是其他民族的少民隻要有功之人,便能立足朝堂,征戰軍伍!”

“父皇您教訓的是,可是這海納百川也不是什麼河流都納吧,孩兒就聽說外族人非貴族者常常報國無門啊!還有那個戶籍製度,許多少民的地位簡直與奴隸無異,父皇您抽空還是多改變一下這個現狀吧!幾個外族的將領是壓根無法彰顯大唐的寬容大度的……”

“放肆!逆子這事也是你所能妄自議論的嗎?滾!馬上給朕滾……”李隆基突然的暴怒搞的在場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而李瑁的過失言行在他們看來更是匪夷所思,按道理講這個時候你壽王殿下老老實實待著等候委派不就好了嗎?何必要大放闕詞的去抨擊什麼戶籍製度呢?

不過李瑁在看到李隆基大發雷霆之怒後,甚至沒有一表現出一絲懼怕,跟個傻子一樣躬身行了個理後,就搖搖晃晃的走了出去,甚至連求饒的話都沒說半句。

“你們看看,這逆子分明就是故意的,他這般做的目的不用朕說你等也看明白了吧!他是爛泥扶不上牆,虧得你們還一心把他都快要捧到天上去了……”

“聖人息怒,壽王殿下他心性如此,可要說他不想為國征戰,微臣還是不信的,或許殿下他是害怕高處不勝寒吧!殿下這般做實則在體恤聖人您啊!”

“林甫,有什麼話你直言便可,無需這樣遮遮掩掩的!諸位愛卿也都不是外人!”“諾!聖人,壽王殿下他更多估計的應該是太子殿下吧!此番若是領軍出戰再次凱旋而歸,這東工日後該如何自處啊!聖人壽王殿下用心良苦,您未嚐不知吧!所以微臣提議,壽王殿下出征可行,但絕不能掌軍掛帥!”

李林甫這三兩句話可以說是點到了李隆基的心坎上,於是還不等他把話說完咱們這位心思靈敏的李三郎便當即拍板,安派安信王李禕再次掛帥出征,並且同時委派了蒙夫靈察,安祿山,史思明等幾個少數族裔的年輕將領輔助……至於李隆基這麼做的用意何在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而對於李瑁的職位他是壓根連提都不願意提,一句讓李禕多看著點李瑁別讓他胡鬧的話就算不明不白的把我們的壽王殿下也綁到了這架戰車之上!

另一邊李瑁在回到自己的壽王夫還不到半個多時辰,高力士那個老家夥便再次領著金吾衛笑嘻嘻的踏了進來,態度上比之先前也是好了不止幾十倍。

幾句多餘的寒暄後,他立刻宣布了李隆基對突厥汗國作戰事宜的安排,聽見是安信王李禕統領三軍指揮作戰後,李瑁當即懸著的心也算是落了下來,至於後麵羅利巴索的對他的那些告誡和囑托,李瑁是他是如往常一樣統統自帶過濾效應的略過了。

“壽王殿下,老奴又要提前恭喜您了,此次遠赴漠北雖說路途艱辛,但大唐這倆年來時時準備著與突厥國的戰事,可謂是期盼已久了,想必用不了多久漠北大片的疆域又將劃入我大唐版圖之內,而殿下您作為李唐皇子唯一的親曆者……”

“行了,老高,這些漂亮話您老就別說了,痛快點是不是父皇他又讓你額外交待一些本王什麼事情啊!”“要不說殿下您英明呢?聖人的意思是對於催氏一族還是不要趕盡殺絕的為好,畢竟現在不是時候,另外聖人他也知道殿下您受了委屈,可這作為李唐皇子又有哪個能不受委屈呢?讓您以大局為重,一切等戰事有了結果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