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德國的算盤 4.爭吵中的“堡壘”計劃(1 / 3)

第二章 德國的算盤 4.爭吵中的“堡壘”計劃

德軍在哈爾科夫戰役勝利後,曼施坦因希望通過主動進攻來對付蘇軍的攻勢。庫爾斯克突出部很快成為曼施坦因的首選目標。這個突出部就像一個拳頭延伸出來,其長度近800公裏,而底部卻不足112公裏。

曼施坦因計劃發動南北兩翼的鉗形攻勢,圍殲突出部內的蘇軍。

曼施坦因認為:南方集團軍群從南邊進攻,中央集團軍群的第9集團軍從北邊進攻,他們將在庫爾斯克以東會師。這次戰役一旦成功就能夠收縮德軍的戰線,使德軍的機動性增強。這個計劃得到了陸軍總部參謀長蔡茨勒的支持,但卻遭到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和裝甲兵總監古德裏安的反對。

古德裏安和莫德爾反對的理由為:德軍的坦克太少,而且主力坦克3號和4號已經不是蘇軍T-34坦克的對手;德國新式5號豹式坦克和6號虎式坦克,月產量僅有50輛和25輛,遠遠無法補充裝甲部隊的損失。

古德裏安認為對突出部的圍攻會使坦克蒙受巨大損失,使他改編裝甲兵的計劃破產。希特勒也感到不安,他對古德裏安說:“自從曼施坦因考慮這次進攻以來,我的心情始終不好。”

賭注愈大,疑心愈大。在剛提出進攻計劃時,曼斯坦因相信如果德軍立即出兵,就能獲得勝利。曼施坦因對希特勒說,必須采取機動作戰的方式才能獲勝。他向希特勒提出把右翼部隊撤往第聶伯河一帶,再從哈爾科夫發動進攻,但這個主張沒有被希特勒批準。

希特勒一再推遲進攻的日期,主要原因是他想集結更多的兵力,另外的原因是對曼施坦因的計劃抱有很大的懷疑。

猶豫再三,希特勒批準了曼斯坦因的計劃,但不同意立即進攻。4月15日,希特勒發布第6號絕密命令: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聯合發動鉗形攻勢,摧毀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該計劃代號為“堡壘”。

希特勒在絕密命令中說:“一旦氣候條件允許就發動‘堡壘’計劃。這次進攻將使我們奪回主動權。與這次進攻有關的一切準備措施,都要最慎重、最堅決地實施。應該投入精銳的師團、良好的武器、有才幹的軍官和大量的彈藥。每個官兵都要深刻理解這次進攻的決定性意義。庫爾斯克的勝利將成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

“堡壘”作戰計劃定於5月4日執行,然而當年的雨季結束得很晚,加上德軍沒有做好準備,該計劃隻好一再延期。5月份,希特勒在慕尼黑召開“堡壘”計劃會議,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遞上一疊航空照片,說蘇軍已經構築了大量防禦工事。莫德爾認為,蘇軍已經做好了防禦準備,應該放棄“堡壘”計劃。

希特勒要求聽一下其他將領們的意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魯格表示堅決支持該計劃,但要求盡早發動進攻。曼施坦因這時表示懷疑該計劃。古德裏安再次指出,對庫爾斯克的進攻是沒有任何便宜可占的,坦克會受到重大損失。古德裏安對過高評價豹式坦克提出警告說:“統帥部所器重的豹式坦克,正像所有新裝備一樣,會碰到在初期使用時出現的缺陷,那將帶來災難。”屈希勒爾則對勝利確信不疑。

德軍將領們的意見出現了嚴重分歧,希特勒一時之間難以下定決心。在當天的會議上,希特勒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見:“不能失敗”。

5月10日,希特勒約見古德裏安,古德裏安勸他不要發動這次進攻。希特勒說:“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的意見是正確的。”然而,在德國參謀部凱特爾和屈希勒爾的勸說下,他最終同意發動這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認為那將會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坦克大會戰。

很快,希特勒又變得猶豫不決起來,但在克魯格(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蔡茨勒等人的勸說下,“堡壘”計劃再一次推遲至7月5日實施。

“堡壘”計劃規定:

中央集團軍群的第9集團軍部署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北部,該集團軍下轄21個德國師、3個匈牙利師,共33.5萬人(其中有6個裝甲師),擁有590輛坦克,隻有424門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