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阿爾弗裏德先生這次出海是將寶石隨身帶在身上了?”亞伯拉罕問道。
“是的,他想真正驗證那種‘邪惡力量’是否正的存在!”奧斯頓說道。
“凡是接觸過那顆寶石的人都是在海上喪生的嗎?”亞伯拉罕問道。
“珠寶商布朗先生是這樣說的,自克拉克先生拿到這顆寶石後就對其這種邪惡傳說念叨不停,大概是布郎先生給他講解了許多有關這顆寶石的神密力量吧!”奧斯頓說道。
“那麼,關於阿爾弗裏德這次出海的事情你知道什麼呢?”亞伯拉罕問道。“阿爾弗裏德的航船型號,你應該了解的!”
“我們的商船的型號GM2F-6400-4T,在本月9號的時候我們從紐波特海灣地接到海鮮批發商阿姆斯·特朗那裏得到信息說是他那裏需要一箱大蝦,讓15號前要將這箱大蝦運到。於是,阿爾弗裏德就開始籌備從岸邊的漁民那裏收集大蝦,在13號夜裏開始出海起航的。至今未歸,還以為先生在紐波特海灣與阿姆斯·特朗先生一起遊玩呢!阿姆斯·特朗是阿爾弗裏德生意上的夥伴,也是他的好朋友。” 奧斯頓說。
這些信息使案件有了新的進展,亞伯拉罕很清楚他現在應該著手做的事情。他要先去當地和紐波特海灣的港口詳細地了解阿爾弗裏德出海與到達的具體時間,然後再去找阿姆斯·特朗先生具體了解情況。因為阿爾弗裏德是被殺死後才被裝進蝦籠中,然後才被扔到海中的,案情多半是在海上發生的。
在當地的港口,亞伯拉罕找到港口工作人員查找到了奧斯頓所說的船號,據記載,出港登記薄上明確記載著那個船號的出航時間與阿爾弗裏德的親筆簽名,與奧期頓先生所說的出海時間是一致的。可見,這條船確實是阿爾弗裏德先生的,隨後他又派其他人員到紐波特海灣的港口進行調查,如果說,阿爾弗裏德先生的出海時間是13號的話,根據從本地到紐波特海灣的海運距離,應該最多在兩天左右就會到達。但是,在紐波特海灣港口查遍了近一周的記錄,卻沒有查到任何與阿爾弗裏德和他的船隻的相關信息。也就是說,阿爾弗裏德與他的貨運船沒到紐波特海灣港口就被人殺害了。
那就說明,阿爾弗裏德在這段時間內根本沒見到阿姆斯·特朗就在中途遭難了。但是,也許,在中途他也可能會由於船出現故障而搭乘其他的漁船到達紐波特海灣也是有可能的,為了進一步證實,他還是要找阿姆斯·特朗證實一下事情的經過。
亞伯拉罕很快乘船到了紐波特海灣,當亞伯拉罕向阿姆斯提到阿爾弗裏德的時候,阿姆斯十分氣憤,正是因為半個月前阿爾弗裏德的“失信”,沒有及時將那箱大蝦送到,使他虧損了一大筆錢。
“阿爾弗裏德平時是個講信用的人,當時,他當時答應是要將貨按時送到的。但是,到了現在還沒見到他的影子。我想去找他問清楚,但是由於其他事情的耽閣就將這事放過去了,沒想到他竟然……!” 阿姆斯說著難過地搖了搖頭。
亞伯拉罕又到紐波特海灣港口詳細地查找了當月13日左右一星期時間內船隻的貨運登記和船隻登記,但是還是沒有發現有人隻帶著一大箱蝦進港的。在當地,任何船隻出入港口都要經過港口有關人員詳細的記錄的。由此亞伯拉罕可以斷定,阿爾弗裏德確實是在到達紐波特海灣前在海上被人殺死的。
但是,殺人凶手又會是誰呢?每天,在這個在港口中,來來往往的漁船加商船共有上百隻。更何況,在阿爾弗裏德出海的13日晚到15日這段時間,出海的船隻更是不計其數,調查應從何處著手呢?
根據奧斯頓·拉菲爾所說,阿爾弗裏德出海一方麵是為了送貨,另一方麵是為是驗證那顆神秘之鑽的“威力”,那顆價值不菲的藍色鑽石難道真如人們所說能夠發出邪惡之光能將人致死?不,不可能,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死者死前被撕爛的衣服,臉上的血跡,指甲縫中殘存的精細纖維,蝦籠等等,顯然是在死之前與人搏鬥、撕打後所留下的痕跡。更何況,死者將這種貴重的寶石攜帶在身,必定會將其放在較隱秘的地方,即便屍體在水中浸泡了幾天,掉進海中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
亞伯拉罕突然意識到,阿爾弗裏德的死與這顆神秘的鑽石應該有極大的關係,現在這顆鑽石與死者手指縫中所殘留的精細纖維是唯一破案的線索。對於世上的一顆價值連成的稀有寶石,任何人對它都難免會產生奢望之心,有誰謀財害命也說不定呢?亞伯拉罕理了理思緒,他想如果能夠找出與這顆寶石相關的人,並且這個與寶石有相關的人與阿爾弗裏德出海的時間有交彙,那麼,案件的真相就有眉目了。
當前,他首要的問題就是要詳細地了解關於這顆寶石的一些相關信息。於是,他敲開了珠寶商邁克爾·布郎的家門。邁克爾·布郎是位黑且瘦的50歲左右的男人,他是當地十分有名的大珠寶商。邁克爾的家距河邊也約有半英裏左右。在邁克爾家樓上的一間茶室中,向亞伯拉罕道出了這顆鑽石的本身所獨有神秘曆史。
“這種鑽石在世界上僅存有幾顆,而這顆‘詛咒之鑽’就是其中之一。後來,這顆名貴的寶石就成為世人關注的對象,為了一睹它神秘的風采,世界上諸名的探險家不惜自己的生命,曆經艱險去搜尋它。在真實的曆史上,它曾經給無數人帶來了難以抗拒的噩運。”
“這顆‘詛咒之鑽’原先的主人是法國的一位探險家兼珠寶商塔維密爾,塔維密爾是於1642年在印度西南部首先發現這顆巨大的寶石金鋼石的,它原始的重量達到112克拉,並且帶有極其罕見的深藍色。後來,塔維密爾帶著這顆寶石回到了法國,並將其獻給他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看到這顆奇異的寶石,路易十四非常高興,為了獎賞塔維密爾,就封了他一個官職並且賞給他大筆錢作為寶石的代價。”
“隨後,一種無可抗拒的噩運就降臨到這兩位接觸過寶石的人身上。首先是塔維密爾,路易十四賞賜給他的財寶被他無能的兒子敗得精光,他的官職後來也被革去。這使他到老年的時候頓時變得窮困潦倒,不得不再一次去印度尋寶,但是,由於其年邁體衰,在去往印度的途中不幸被野獸咬死。”
“塔維密爾死後,噩運隨即又降臨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身上。為是將這顆鑽石打造得更加精美華貴,路易十四不惜重金請來有名的匠工將這顆寶石琢磨成為了重69.03克拉的鑽石,為了顯示其身份的高貴,路易十四就將這顆寶石隨身攜帶在身上,但是不久後,他便患天花病死去。”
“後來,路易十五繼位,成為這“希望之鑽”的新的主人,為了避開厄運,他發誓絕不佩戴這顆深藍色的大鑽石。但是,這華貴的寶物,空放在那裏確實是有些浪費。路易十五就將它送給他最心愛的情婦賽茜莉雅佩戴。結果,賽茜莉雅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就被人砍掉了頭顱。為此,它就成為王室的“噩運之鑽”,它到了路易十六的手中就被其王後經常佩戴,結果,路易十六夫婦最終也被送上了斷頭台。這顆鑽石又“流落”到路易十六的女兒蘭伯娜公主那裏,隨後,蘭伯娜也在革命中被人殺害。”
“法國革命後,這顆藍色的鑽石被保存在法蘭西的國庫中,它極其奢華的光芒吸引了當時無數人的眼球,使每個見過或聽說過它的人都對之念念不忘。其後,它就被法國一個‘身懷絕技’的盜賊竊去,這名盜不久便在一次航行過程中遇到了大風暴,被海浪所吞沒。這顆“噩運之鑽”隨之就流落到民間30多年,最後,於1830年它出現在倫敦的珠寶市場上,當即就被銀行家“霍普(Hope)”買去,從此,這顆藍鑽就以其新主人的姓氏為名,叫“霍普之鑽”。由於“Hope”又是“希望”的意思,故此鑽又名叫作“希望之鑽”,這就是這顆能給人帶來噩運的鑽石的名字的來源。”
說到此,邁克爾將他額前的頭發往後梳理了一下,端起茶杯抿了口茶並頓了頓身子將目光移向西邊的窗外……
“那後來呢?後來這個銀行家霍普得到這顆鑽石後又走了什麼噩運呢?”亞伯拉罕迫不及待地問道。
“銀行家霍普將這顆鑽石贈予了他最心愛的未婚妻露易絲,不久,他的愛妻因為患哮喘病死去。霍普惱羞成怒,終生未婚。到年老之時,他又將這顆藍鑽傳給他的外孫,其條件是要讓他的外孫改姓霍普。這位新的鑽石主人後來又娶了一位美國女演員約西為妻,不久,小霍普破產了,約西就與他離了婚。女演員約西後來死於波士頓。這位漂亮迷人的女演員在老年的時候十分窮困潦倒,為此,她經常埋怨那顆藍鑽給她帶來了難以擺脫的噩運。小霍普後來為清嚐債務被迫就將那顆藍鑽賣掉了。此後這顆鑽石又被人便賣了幾次,其中一次是被土耳其蘇丹哈密德二世用40萬美元買走了。經手這筆買賣的商人在帶著他的妻兒出門遊玩時,汽車翻下了懸崖,全家一起遇難。這顆藍鑽又被土耳其國王蘇丹賞賜給他的親信左畢德佩戴,不久後,左畢德就被蘇丹給處於死刑。據說,這顆藍鑽會發出奇異的凶惡之光,能使得到它的人死於非命。於是,它便不停地在人間被人便賣,這個鑽石是我半個月前在一條遊船上,從一個英國遊人那裏得到的。為了避免災難的發生,我就在當地出讓這顆寶石,阿爾弗裏德先生一見到這顆寶石就喜歡得不得了,不惜花重金將之買走。因為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就向他講述了關於這顆寶石所帶給其主人的災難史,為了使他能夠避過災難。但是,但是,性格倔強的阿爾弗裏德將這些傳說付之一笑,他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因此他要自己親自去驗證這個傳說是否是真的……沒想到災難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說著,邁克爾昂著頭惆悵地仰頭歎了口氣,這一切似乎是在他的預料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