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如何?當自行車隻是停靠在圍欄旁的時候,27%的行人違反了指示,徑直穿過圍欄進入了停車場。然而,當四輛自行車全都被鎖在了圍欄上,即違背了第二個告示的時候,穿過圍欄的行人比率竟然高達82%。

到目前為止,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當人們看到其他人違反了某條社會規範之後,他們不但更有可能親自去違反一下,而且還更有可能去違反另外一條相關的社會規範。例如,一個遛狗的人允許他的狗在公園裏便溺,或許並不是因為他看到另一個遛狗的人這麼做,而是因為他看到了公園裏其他的混亂跡象,比如有人隨地扔垃圾或煙頭。當辦公室裏的職員經過複印機和碎紙機旁邊,發現那兒亂糟糟的,隨處散落著碎紙片的時候,他們就更加有可能違反辦公室裏的其他規定,比如把用過的咖啡杯隨手留在桌子上,或是在廚房吃飯時灑了食物也不收拾。

可是,看到一個貌似不起眼的髒亂場麵,真的會讓平時不會順手牽羊的人去偷東西嗎?為了驗證這個問題,研究者們把一個貼了郵票、寫了地址的信封半塞半露地放在郵箱裏,好讓路人看得到也拿得到,那信封裏明顯放著一些錢。凱澤唯一改變的因素是地上是否有亂扔的垃圾。地上沒有垃圾的時候,隻有13%的路人偷走了信封和裏頭的錢。然而,當地上扔了垃圾的時候,偷竊率幾乎提高了一倍——大約25%的人偷走了它們!

這些發現顯示出,環境中的細微線索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多麼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如果你有責任(或有興趣)鼓勵人們做出對社會有益的行為時,你不但應該對要傳達的信息做一些小改動,也要對環境來一點兒小小的改變——要知道,改變人們所處的環境往往比改變他們的想法容易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更進一步說,上述研究工作顯示,默許人們違反看似相對來說並不重要的規範,而且違反的跡象清楚可見,這很可能會導致人們在更加重要的問題上違規。比如說,商場或許會認為,試衣間裏或洗手間裏偶爾有點兒垃圾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這項很有說服力的研究顯示,那點兒垃圾很可能會導致商場裏的偷竊率上升。在職場中,如果管理者默許辦公環境一直髒亂,或是東西壞了也不修理,那麼這些跡象漸漸積累起來,很可能會在無形中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態度,讓人變得懈怠,更糟的是可能會導致某種瀆職行為。

那麼,經理人、市議會成員,甚至是政策的製定者可以運用哪些“四兩撥千斤”的方法高效率地影響人們,讓大家在社區和公共區域做出他們所倡導的行為?

前文提到的那些研究者們最近做了一項社會心理學方麵的研究,得出了一個較新的結論,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方法。與大家都認為的相反,讓人生活在一個整潔有序的環境中(員工廚房裏沒有髒杯子、公園裏沒有隨手丟棄的垃圾、人行道幹幹淨淨),並不能塑造出最強有力的、能讓人做出受鼓勵行為的背景環境。實際上,最強有力的背景環境就是,要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其他人都在遵守規範。因此,最有效的“四兩撥千斤”的方法並不是讓人們置身於一個已經井然有序的環境中,而是讓人們置身於一個能夠看到他人遵守秩序的環境中。換言之,在辦公室裏,最好的“四兩撥千斤”的方法或許是把收拾廚房和員工更衣室的時間段調整一下。與其讓保潔工在大家全都下班之後來幹活,還不如讓他們提前來,好讓員工們看到辦公環境恢複整潔的過程。

結果如何?當自行車隻是停靠在圍欄旁的時候,27%的行人違反了指示,徑直穿過圍欄進入了停車場。然而,當四輛自行車全都被鎖在了圍欄上,即違背了第二個告示的時候,穿過圍欄的行人比率竟然高達82%。

到目前為止,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當人們看到其他人違反了某條社會規範之後,他們不但更有可能親自去違反一下,而且還更有可能去違反另外一條相關的社會規範。例如,一個遛狗的人允許他的狗在公園裏便溺,或許並不是因為他看到另一個遛狗的人這麼做,而是因為他看到了公園裏其他的混亂跡象,比如有人隨地扔垃圾或煙頭。當辦公室裏的職員經過複印機和碎紙機旁邊,發現那兒亂糟糟的,隨處散落著碎紙片的時候,他們就更加有可能違反辦公室裏的其他規定,比如把用過的咖啡杯隨手留在桌子上,或是在廚房吃飯時灑了食物也不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