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背後的含義很清晰。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太容易把談話或交流縮短,好把注意力移向下一件事。可是,沒有獲得口頭承諾就結束溝通,其實是浪費了機會——即便這個機會帶來的結果可能並不起眼。例如,如果在團隊會議結束時,經理讓每個人把要做的工作複述一遍,那麼切實的執行就更有望實現。如果在臨睡時,父母能先獲得孩子的口頭承諾,然後再放孩子多玩一個遊戲,或是多聽一個故事,多看一會兒電視,那麼待會兒哄孩子上床時就不會那麼費勁兒了。
有些時候,口頭承諾也不一定非要那麼明顯不可。例如,如果一個業務拓展經理想邀請潛在客戶來聽一位行業人士做演講,增大客戶出席概率的一個方法是,他可以請客戶提交一個問題,放在提問環節裏備用。事先提交一個問題就如同許下一個小小的承諾,很可能會提高客戶前來參會的可能性。
上述這些“四兩撥千斤”的例子說的都是請對方做出一個簡單的口頭承諾,來增大你的說服力度。可是,有沒有更好的讓人守約的辦法?有。為了搞清楚它是怎麼回事,我們需要回到醫生的辦公室去。
我們發現,參與我們研究的所有醫療中心都有一個通行的做法:給病人發一張預約卡,上麵填寫著下次就診的日期和時間。一般來說,這些細節是前台接待填寫的。我們很想知道這個做法是否不太明智,因為一致原理說,當人們主動做出承諾時,遵守的動機最強烈。
於是,我們測試了另一個小小的改變,用意是讓患者主動參與到敲定預約的過程中來,而不是被動聽從。這個小小的改變是什麼?讓前台接待請病人親自把下次預約的日期和時間填寫到卡片上。為期4個月的測試過後,我們發現該組患者的爽約率明顯降低了:下降了18%。要算總數的話,這個“四兩撥千斤”的方法省下的錢可不是3000萬美元了,而是1.8億美元。成本是多少?為零。
從這個“醫生研究”中得到的額外發現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非常重要卻被人忽視的陷阱,在當今的交流和會議中,我們常常會掉進去:我們總是親力親為,因為這樣一來,起碼事情能夠被做完。產生這種想法是多麼容易啊!於是,銷售會議結束後,銷售員發現自己有許多後續事情要做,但客戶要做的事情就很少,甚至一件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這位銷售員的幹勁兒肯定比客戶大。一位培訓師可能以為,為客戶把量身定製的培訓方案寫好,能夠顯示出他是多麼周到體貼、專心致誌、服務至上,可他忘記了一點:這樣一來,客戶對這個項目的參與熱情大概就沒他這麼高了。
可是,如果讓潛在客戶做出主動承諾並寫下來是不現實的,這該怎麼辦?或者說,有些會議需要許多人參加,各小組的任務不宜公開,或者指派某一個人承擔全部的職責是不公平的,這該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好的做法是,你自己把所有的行動計劃記錄下來,然後分發給眾人,但在電子郵件的頂頭一定要加上一句簡短卻非常重要的話:請收件人回複一個簡單的“好的”,作為確認。這樣一來,你發出的這份記錄就能夠如實反映出他們確實明白,下一步行動也就好辦多了。
但有些時候,無論我們如何盡力,也還是沒能說服對方。這種情況下,還有哪些與承諾和一致原理相關的小改變可以做?
這個方法背後的含義很清晰。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太容易把談話或交流縮短,好把注意力移向下一件事。可是,沒有獲得口頭承諾就結束溝通,其實是浪費了機會——即便這個機會帶來的結果可能並不起眼。例如,如果在團隊會議結束時,經理讓每個人把要做的工作複述一遍,那麼切實的執行就更有望實現。如果在臨睡時,父母能先獲得孩子的口頭承諾,然後再放孩子多玩一個遊戲,或是多聽一個故事,多看一會兒電視,那麼待會兒哄孩子上床時就不會那麼費勁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