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個人看完了這份“針對自己”的評價後,覺得裏麵說的每一點都是正確的,認為心理學家準確而全麵地解析了自己的特點。實際上,參加實驗的每個人拿到的對自己的評價都是一樣的,而且每個人在看完了評價後,都跟他有一樣的感受。
看了這段評價,你有什麼感想?是不是覺得它也很適合自己?其實,這些評價就是一些人性特點形容詞的堆積,任何人都具備這其中的一點或者幾點。因此,要想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就要嚐試以下的途徑。
1.學會麵對自己
有的人總會回避自己身上的很多東西,特別是缺點。很多人認為自己有“缺陷”,或者認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缺陷”,於是人們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試圖去掩蓋。但事實上,掩蓋隻是“把自己的眼睛蒙上”而已,已經存在的東西不會消失。真正聰明的人勇於認識真實的自己,勇敢地麵對自己的缺點,而不是掩耳盜鈴。
2.培養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
判斷力就是在收集信息基礎上的一種決策能力,但天生就擁有謹慎判斷力的人是很少的,這需要後天的培養。信息對判斷力的培養有基礎性的作用,沒有信息的收集,很難做出明智而正確的判斷。
3.學會挑選適當的人做自己的參照物
我們可以通過與周圍人各個方麵的比較來更好地認識自己。但是比較的參照物至關重要。如果比較的人比自己優秀太多或完全不如自己,甚至拿自己的缺陷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得到的認知會偏離真實的自己。隻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對象,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認識到真實的自我。
4.通過成功或者失敗來了解自己
越是大起大落的時刻,越能反映一個人最真實的一麵。因此,在失敗的時候不要隻顧著悲傷,在成功的時候也不要忙著沾沾自喜,應總結自己在失敗和成功中的教訓和經驗。在這些教訓和經驗當中,我們能獲得更多的體現個性和能力的信息。
當這個人看完了這份“針對自己”的評價後,覺得裏麵說的每一點都是正確的,認為心理學家準確而全麵地解析了自己的特點。實際上,參加實驗的每個人拿到的對自己的評價都是一樣的,而且每個人在看完了評價後,都跟他有一樣的感受。
看了這段評價,你有什麼感想?是不是覺得它也很適合自己?其實,這些評價就是一些人性特點形容詞的堆積,任何人都具備這其中的一點或者幾點。因此,要想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就要嚐試以下的途徑。
1.學會麵對自己
有的人總會回避自己身上的很多東西,特別是缺點。很多人認為自己有“缺陷”,或者認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缺陷”,於是人們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試圖去掩蓋。但事實上,掩蓋隻是“把自己的眼睛蒙上”而已,已經存在的東西不會消失。真正聰明的人勇於認識真實的自己,勇敢地麵對自己的缺點,而不是掩耳盜鈴。
2.培養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
判斷力就是在收集信息基礎上的一種決策能力,但天生就擁有謹慎判斷力的人是很少的,這需要後天的培養。信息對判斷力的培養有基礎性的作用,沒有信息的收集,很難做出明智而正確的判斷。
3.學會挑選適當的人做自己的參照物
我們可以通過與周圍人各個方麵的比較來更好地認識自己。但是比較的參照物至關重要。如果比較的人比自己優秀太多或完全不如自己,甚至拿自己的缺陷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得到的認知會偏離真實的自己。隻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對象,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認識到真實的自我。
4.通過成功或者失敗來了解自己
越是大起大落的時刻,越能反映一個人最真實的一麵。因此,在失敗的時候不要隻顧著悲傷,在成功的時候也不要忙著沾沾自喜,應總結自己在失敗和成功中的教訓和經驗。在這些教訓和經驗當中,我們能獲得更多的體現個性和能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