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後記(1 / 2)

逍遙遊最初寫於四年前,感謝大家這麼久來的支持,是因為看了《人生長恨水長東》被虐得死去活來,遂決定要開逍遙遊,現在想來,那時候真是激動這麼構架龐大的文,就隨隨便便寫了,拖出了這麼多神話人物…總算可喜可賀,趕在2012世界末日前完結了不是,哈哈。

寫逍遙遊的時候,寶蓮前傳還沒拍,所以玉鼎真人的形象,真的是我這麼想,就這麼寫了,跟寶前不是對比,也毫無突出的意思,畢竟故事嘛,每個人寫來有所不同,同人本身就是拿了九爺的故事在瞎編呢,所以類似評價對比的,還請筆下留情。因為喜愛,才有了逍遙遊,同樣希望能因為喜愛,讓它繼續得存。

本文中引用許多神話,但是仍然有與神話不相符的地方,昆侖十二仙的排序是我瞎編的,而雲中子在封神演義中並不在十二仙之內,那個位置,是“靈寶大法師”的,但這位實在太醬油了,都沒見過他做啥事,雲中子本來就屬於闡教,於是就這樣安排了。至於闡教另外一個人,燃燈,由於本文中闡教與佛宗的關係,所以也回避了將他虛化。就好像玉泉山其實應該是承德,終南山為秦嶺,但我為了方便,將它們全部扔進昆侖仙境去了。

以及按照常理來想,大禹治水應該是在女媧補天之後,但又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共工派相柳去搗『亂』過,明明那時候共工應該就死於不周山倒了…於是隻好將女媧補天的事情放到大禹治水之後。

曾經有人跟我說,如果不寫寶蓮原劇裏的幾個選擇,那幾乎就找不到cp可以配了,雖然逍遙遊是沒有這個傾向的,我也不打算寫這個,但還是要解釋一下,關於本文楊戩的感情,是尊重原劇,千年望月的,正文裏沒有直接的句子說明,因為無論誰來解釋二哥為什麼會對嫦娥有好感都是很怪異的事情,隻能淡淡的提。看完全文之後,想必大家可以了解,“這三界之中,哪怕是神仙,哪怕再心『性』堅毅如楊戩,也會有心神鬆弛動搖的時候,會期望一些東西,會想有個類似寄托的感情,他不是鴻鈞,這麼久的謀劃,他也是人,有脆弱的時候”但是陰差陽錯,依照原劇情節,這段暫時動搖的情感無疾而終。

楊戩終歸是楊戩,他在喜歡的時候,就不求什麼。

但若是連默默喜歡,都會給嫦娥帶來困擾的話,他立刻就會徹底斬斷,因為這並不是刻骨銘心非卿不可的愛,隻是喜歡而已,你既無情我便休,就是這個道理,就算一時放不開忘不了,也不會在表『露』出來。若文末嫦娥的誤解楊戩知道後,他反而會認為這很好,楊戩在本質上是與通天教主相似的,他們不計聲名,不在乎旁人怎麼想,他們要的隻是那個結果。

正如大家猜測的那樣,東華帝君與九天玄女的感情,是相較楊戩嫦娥的暗示與比較。

玄女在知道帝君做了這麼多的時候,已經在山河社稷圖裏了,等她出來的時候,一切都不能挽回,所謂錯過,非錯非過,真的不是夜風狠心,我一向都認為,人物是作者設定的,劇情是作者主導的,但對於不同的事情人物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大部分時候都在寫的人預料之中,但少數的關鍵,全不是作者能夠主宰得了,人物有各自的靈魂,會義無反顧的選擇他們要做的事情,拉是拉不回來的…就好像在寫到終局的時候,鴻鈞會扔開自己徒弟的手,一個人死去,就好像龍吉公主要去做倪家小姐,以及夜風精神恍惚寫著寫著,似乎聽見玉帝說“你以為朕是真的愚蠢嗎”,遂淚流滿麵添改劇情,類似於這種走火入魔的狀態…汗。

同樣俞東林與俞西河,他們可以說,是最不討喜的角『色』,很多人甚至比厭惡鴻鈞更不喜他們,但是他們的象征意義也很明顯。

有人說,楊嬋這樣不懂事,楊戩也是有責任的。

夜風卻說,二哥盡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保護妹妹,給妹妹好的生活,在好的,對的環境下長大,至於心『性』及人生觀的形成,卻不是楊戩能做到的了,因為那個時候,楊戩在闡教,楊嬋還沒多大的時候就跟他分開了,並且為了救瑤姬,楊戩不去看過楊嬋,隻希望萬一有失,可以不牽連到妹妹。

塵埃落定,封神戰結束,女媧也要離開三界了,這個時候,楊戩都多大了,比他小幾歲的楊嬋又多大了?什麼心『性』都定下來了,不懂得世事險惡,而且在古代的觀念裏,家也好,仇也罷,那都是男人的擔當不是嗎?

楊嬋錯就錯在,她不懂得她所謂無趣,無聊的神仙生活其實有多麼可貴,跟沉香一樣,以為反抗強權爭取自我與自由就是正確的,誠然,這些向往自由的精神曆來被曆史稱頌,是正麵的,積極的,但曆史背後總有一些不忍目睹的黑暗,就好像教科書與老師都告訴我們,社會要真善美,這是對的,是道德的基本,我們需要這些,但你若是完全相信世界是真善美的,你一定會倒黴,這都是道德不會告訴你的東西,世界就是這樣兩麵並存的。

沒有人會對楊嬋說,這三界其實啊,有這麼多秘密,天庭是這麼回事,天條又是這德行,那是不好的,不善的那麵,楊嬋知道的多了,對她也沒有好處,況且楊戩愛護妹妹,不忍她麵對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