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就是不忍。
俞東林不忍讓弟弟失望,因為俞東林是沒有見識,沒有讀過書的貧苦小人物,他所知道最大的幸福,就是“要什麼能有什麼”,這是觀念上的本質淺薄,所以他僅僅隻能做到這些,成不了氣候,也教不好弟弟,俞西河會變得如此惡毒,固然是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也跟他本『性』有些相關,夜風是人『性』本惡的支持者,我們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文化,道德,這些使我們明禮知法,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別忘記人是由動物而來的,不能說動物就『性』惡了,隻是它們為了生存,大多數時候都是自私的。這種天『性』,並不因為食物充足就不去驅趕領地上的入侵者,所以沒有得到正確教育與引導的孩子,那種天真不知世事的殘忍被放大,被養成後,就成為惡毒,當然說到底,還是俞東林的責任,他沒有給弟弟好的環境,讓他長大,雖然前麵分析過,俞東林的出身讓他在此有局限『性』,他做不到。
最後楊嬋的“遺忘”也不是夜風不給她機會,去相信二哥,去知道真相。隻是這對她來說,是不記得更殘忍,還是知道真相更殘酷?她所活的世界跟真實不一樣,一輩子都在哪裏,要不讓楊戩為她事事『操』心,這個才是關鍵,別人看她時好時壞,她自己覺得日子很好,這就夠了。
楊嬋要是正常的話,得曆盡波折才有可能相信,但相信了之後呢。
以後就不在惹出事非了,不,她二哥這麼厲害,她一定要楊戩想辦法幫她幫魂飛魄散的老劉找回來,如是種種,那就不是逍遙遊希望的結局了。
有親說了,那句話,從根本上摧毀了楊嬋的心念。
“我沒有你這樣的妹妹”。
可她那句“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你”何嚐不是摧毀了楊戩的心念,所以二哥才會放手,離開,知道妹妹過的還好,沒有危險,很平安,就不會再出現了,因為妹妹連他都不認得了,是因為什麼?楊戩是會鑽牛角尖的人,他死死記得妹妹說的話,永遠不會原諒他。即使他不會因此懷恨妹妹,卻會注意自己,不要讓妹妹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讓她不開心。
有關龍吉公主,她嫁給洪錦,是由於母後的意願,她並不喜歡洪錦。
不要以為她是天庭公主,這樣就不正常了,她是王母娘娘的“好女兒”,王母的脾氣大家看到了,專權固執,嚴重點叫跋扈驕橫,大約是希望屬於自己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女兒當然也是,這不算什麼,父母之命嘛,古代嫁人前還能知道對方的長相都算稀罕的了——畢竟是神仙,還是有點好處的。
但是,封神戰後,他們都忘記了過去。
對龍吉來說,就是從前雖然覺得不樂意不太開心,但她聽從母親的安排,已經成了習慣,沒想過要反抗,但父母,甚至自己都忘掉的時候,心底最深的反問就來了。
為什麼,為什麼不能選擇她喜歡的人,她喜歡的生活?
妹妹們見識淺薄(看百花仙子與她們交好來設定的),很多事情不懂還很是固執,玉帝無視他,王母娘娘又是那個樣子,攤手。
這就是女人與男人失憶的區別,咳,一個男人失憶之後,如果聽說一個很有身份的美女是自己妻子,和自己幸福的生活過,那麼都是會接受的。如果這個美女對自己很好,那麼就會感激,就會心動,就會找出以前的感覺再愛,但是一個女人失憶後,聽說一個男人是自己的丈夫,就算那男人再帥,第一反應也是抗拒與疑『惑』。更別提龍吉沒愛過,而洪錦愛過龍吉。
三生殿前的紅線,糾纏上就是愛。
大家都知道,愛有很多種,又愛又恨什麼的就不說了,但愛情是出於各種原因的,除了那少數真摯美好的,有的是因為身份地位,有的是希望有好的生活,有的是貪戀美貌,愛是一種偉大的東西不否認,但愛也是一種摻雜了很多別的東西的感情。就連楊戩對嫦娥,在本文解釋,也不是真正的愛,隻是喜歡,一種心『性』上的期望,向往清冷寧靜的感覺而已。
所以洪錦的那根紅線,他的愛,就是別人包括王母在內,都告訴龍吉公主跟他是夫妻,“他覺得他很愛龍吉”,自己也這麼覺得,這就是外部環境與潛意識共同造成的“自我催眠”,不能說他不愛,但是在龍吉公主眼裏,這個愛是她不能接受的,何況她並不喜歡洪錦。
關於逍遙遊的棋局之說,在對弈之道裏,古人善戰,意思就是明明有優勢,隻要謹慎保持到最後,不驕不躁就能穩贏的棋局,他們也要奮力一搏,如果情勢麵臨一個是主動攻擊還是防守的選擇時,他們毫不猶豫主動會以攻代守的。而且在古代,其實棋是不重布局的,重點是放在中間交戰征伐上麵(所以鴻鈞並沒有多麼在意楊戩之前的布局)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出其不意,攻擊不備,要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從來不可慮握手言和的可能,除非實在沒辦法了。
所以黑白之間,就是生死立現。
沒有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