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自己有責任把自己認為孩子應該知道的所有的事情告訴孩子,孩子自己正在做著什麼家長卻不關心,這就像是一個女人正在被眼前的美麗風景陶醉著,她老公不關心,卻突然跑過來對她說:“唉,你坐在這裏發什麼愣,看你也不跟我在一起,你應該看看那邊的山,你應該看天上的雲彩。”如果這個女人打斷自己的思緒,去做丈夫要她做的事,她就很難回到剛才那種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的、能令她記住和享受一生的感動中。那是她作為一個人,自我係統運作的秘密時間,她的先生那樣打斷她,這種行為實際上是粗魯的,是不尊重她的。

這也如前麵的故事中孩子的媽媽,孩子有可能也在這樣的感動之中,隻是孩子不會表現內心工作的狀態,家長不斷地給孩子輸入那些約定俗成的小常識,這樣家長越勤奮,孩子就越成了裝滿小常識的雜亂無章的抽屜。孩子無法成長出帶有自我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感受的自我係統,如果家長一直這樣做,孩子將會成為一個隻會記憶不能創造、無法判斷、沒有個人立場和主見的人,這樣的人怎麼能很好地生活呢?

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會造成孩子把所有用來發展的力量都用在了對小常識的收集上。在日後的生活中,無論在什麼場合,什麼情景之下,孩子都能說出許多別人不知道的常識,這會帶來別人的讚歎,這種讚歎會鼓舞著孩子把更多用來發展的力量用在賣弄自己的小常識上。也許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在某個知識競答上獲得不錯的成績,這種成績和優勢也會給孩子帶來一種對自己帶有幻象的認知。但是,一個了解很多小常識的人,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具有生存能力的人。

從小到大,周圍人對孩子的反應,使孩子以為自己是優秀的,是優秀的就一定會被生存環境所需要,所以當結果與孩子的判斷不符時,孩子就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巨大的疑惑,以為這個世界對自己不公,以為這個世界出了問題,慢慢的,孩子成了一個受害者,鬱悶終生。

這幾位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兒童觀,但他們的行為中帶著他們對自己孩子的看法,那就是認為孩子什麼也不知道,隻有他們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灌輸給孩子,才是幫助孩子。

孩子不是一張白紙

我有一位朋友,發誓一定要把未來的孩子培養成名人,還沒懷孕她就找了好多書來看,看完了幾套養育孩子的方案後,她自己創造了一套自己養育孩子的方案。孩子還沒出世,她就已經躍躍欲試,要大顯身手了。

當她的寶寶出生後,她帶著熱切的渴望感染所有的人相信她是對的,於是,她開始按照自己創造的那個養育計劃訓練她的寶寶。

孩子一出生,她就每天給孩子放英語兒歌、看英語單詞,然後,再抽空在寶寶醒的時候拿來自然科學的卡片給寶寶指著上麵的動物,反複地告訴孩子那都是什麼。

家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自己有責任把自己認為孩子應該知道的所有的事情告訴孩子,孩子自己正在做著什麼家長卻不關心,這就像是一個女人正在被眼前的美麗風景陶醉著,她老公不關心,卻突然跑過來對她說:“唉,你坐在這裏發什麼愣,看你也不跟我在一起,你應該看看那邊的山,你應該看天上的雲彩。”如果這個女人打斷自己的思緒,去做丈夫要她做的事,她就很難回到剛才那種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的、能令她記住和享受一生的感動中。那是她作為一個人,自我係統運作的秘密時間,她的先生那樣打斷她,這種行為實際上是粗魯的,是不尊重她的。

這也如前麵的故事中孩子的媽媽,孩子有可能也在這樣的感動之中,隻是孩子不會表現內心工作的狀態,家長不斷地給孩子輸入那些約定俗成的小常識,這樣家長越勤奮,孩子就越成了裝滿小常識的雜亂無章的抽屜。孩子無法成長出帶有自我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感受的自我係統,如果家長一直這樣做,孩子將會成為一個隻會記憶不能創造、無法判斷、沒有個人立場和主見的人,這樣的人怎麼能很好地生活呢?

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會造成孩子把所有用來發展的力量都用在了對小常識的收集上。在日後的生活中,無論在什麼場合,什麼情景之下,孩子都能說出許多別人不知道的常識,這會帶來別人的讚歎,這種讚歎會鼓舞著孩子把更多用來發展的力量用在賣弄自己的小常識上。也許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在某個知識競答上獲得不錯的成績,這種成績和優勢也會給孩子帶來一種對自己帶有幻象的認知。但是,一個了解很多小常識的人,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具有生存能力的人。

從小到大,周圍人對孩子的反應,使孩子以為自己是優秀的,是優秀的就一定會被生存環境所需要,所以當結果與孩子的判斷不符時,孩子就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巨大的疑惑,以為這個世界對自己不公,以為這個世界出了問題,慢慢的,孩子成了一個受害者,鬱悶終生。

這幾位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兒童觀,但他們的行為中帶著他們對自己孩子的看法,那就是認為孩子什麼也不知道,隻有他們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灌輸給孩子,才是幫助孩子。

孩子不是一張白紙

我有一位朋友,發誓一定要把未來的孩子培養成名人,還沒懷孕她就找了好多書來看,看完了幾套養育孩子的方案後,她自己創造了一套自己養育孩子的方案。孩子還沒出世,她就已經躍躍欲試,要大顯身手了。

當她的寶寶出生後,她帶著熱切的渴望感染所有的人相信她是對的,於是,她開始按照自己創造的那個養育計劃訓練她的寶寶。

孩子一出生,她就每天給孩子放英語兒歌、看英語單詞,然後,再抽空在寶寶醒的時候拿來自然科學的卡片給寶寶指著上麵的動物,反複地告訴孩子那都是什麼。

孩子躺在搖籃裏正在自己吃手,她馬上拿著三字經在孩子耳邊念:人之初,性本善……

她見到任何東西都馬上把孩子抱過去給孩子講一通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