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孩子,在探索中做出沒有傷害別人也沒有傷害自己的事情,隻是給別人帶來麻煩時,成人一定要支持孩子,要懂得孩子是對的。這個年齡,所有的人應該是孩子的支持者,要給孩子探索的自由。
當孩子工作的時候
我們知道人類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越早,就會生存得越好;但是在6歲之前,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越早,人類越會失去自己的本質。在孩子低齡,特別在3歲之前,他人和他物在孩子的心中就是自己,世界對他們來說全都屬於他們自己,他們不能把自己與別人分開,把自己與世界分開(很多人成年之後也還沒有分開)。於是他們在任何環境中都隻知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知道去考慮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麻煩和感受,這就勢必造成他們的工作和探索波及別人的生活秩序而侵犯到別人的領屬。這時,作為一個年齡比孩子大的人,我們要向螞蟻學習:任何一個工蟻都在無私地盡自己最大的力氣養育無論屬於誰的幼崽。無論是誰的孩子,當他們在發展和探索中給我們帶來麻煩時,我們都得寬容他們,並且大度地給他們時間和機會,使他們完成他們的工作,我想這應該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關鍵步驟,因為孩子的發展為我們人類準備了更加聰明的未來人群。
2歲的坤坤,正處於探索空間的敏感期,他會拿任何東西去探索他的空間。有一天他發現別人放整齊的東西被他弄亂,使那些物質變換了空間,這使坤坤非常著迷。接下來的許多天裏,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老師擺放好的整齊的蒙台梭利教具弄亂,把裝在一個塑料筐裏的塑料塊倒在地上,並且用腳把它們踢來踢去。在這之前,他經曆了把鞋子扔到垃圾筒,用自己的腳把全班小朋友的鞋子和老師的鞋子挨著試了一遍,以及把書扔到暖氣罩中等他能拿到手的所有空間的探索。現在他發現裝在筐子裏成千上萬的碎塑料塊撒落一地,滾到各個地方去還能夠被他掏出來,於是每天都沉迷於這方麵的探索。在小朋友的集體工作時間,坤坤這樣的工作會影響到所有的小朋友無法正常工作,老師就想了一個辦法,在小朋友們工作結束後,另外給他時間工作,並且最終和他一起把所有的物品歸位。
在這個過程中,看上去坤坤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但是坤坤不是為了給別人帶來麻煩和捉弄別人去做這樣的事情,而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發展。所以我們能做的,就隻能是為坤坤提供方便,使他能夠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才能使他獲得發展。我們人類一代一代地養孩子,不就是為了繁衍物種,使我們人類生生不息嗎?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讓我們的孩子好好發展呢?又養孩子,又不讓他們發展,這是很奇怪的人類現象,其他動物都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成人必須為孩子設計適應社會的節律,並在生活中使孩子遵守,引領孩子培養起遵守社會規則的習慣、能適應生活的習慣,引領孩子行使屬於自己個性的行為模式的自由,然後給他們探索、學習和發展的自由。
引領的意思是濡染,而不是逼迫和命令。“你要遵守原則”是命令,“你要去工作”是命令。默默地在孩子麵前做一件他也能做的對他有好處的事,然後跟孩子去分享自己的愉悅,最後把工具留在那裏給孩子選擇,讓孩子自己去實驗,這是濡染、引領。
2歲之前,孩子幾乎不需要引領,如果我們把孩子工作需求給扼殺了,那麼你給孩子自由,孩子也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