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7安保無虞1(1 / 2)

“張書記,這要看你的了。”韓寶來揭開頭上的雨衣,此刻雨停了,但是天上烏雲墨似的黑,烏雲還在堆砌、疊加,排兵布陣。

張宏民書記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韓寶來早有主意:“派預備役民兵拿上鐵鍬,從水泥廠購買一千噸幹粉水泥過來,用幹水泥撒在大堤上,一會兒水泥就結構了。挖機會清掉公路上的淤泥,擋波堤上隻要撒上水泥,拍上幾鍬就行了。”

“好辦法!好辦法!”張書記、張將軍等人讚不絕口,“寶來,你是怎麼想出這些鬼點子來的?你這腦袋就是跟我們的腦袋不一樣?看似毫無辦法,你硬是想出招來。”

韓寶來笑道:“我也是給逼的。我要是搞不成器,我要關禁閉的。你們不比我。辦法是給逼出來的。”

韓寶來的話,讓幾位長輩哈哈大笑。這種方法絕對管用,幾十萬預備役民兵開過來,每人領一把鍬,扛一袋水泥,一鍬一鍬地將水泥潑上泥水糊糊的大堤,正好吸掉了淤泥表麵的水氣,挖機再用挖鬥頂一頂,大堤堅實多了。再把公路上的淤泥鏟上堤頂,堤頂再撒上幾鍬水泥,用挖鬥砸一砸夯實了。挖機不但順利開出工地,大堤也堅固多了。

接下來視察移民搬遷,韓寶來帶著負責檢查公安縣的北閘垸,這是一個不錯的城鎮,現在人走樓空。最後一批還在裝車,戰士們幫著搬東西,忙得熱火朝天,全身汙垢。這家女主人陳紅豔看韓寶來像個大人物,她向韓寶來打聽:“公安縣的工業園區、公安縣交通局等政府機構以及新修的醫院、學校,都在北閘垸內。要淹也不是一家的事,怎麼可能都讓它淹了呢?”

韓寶來說:“荊江大堤垮了,為了保荊州、保武漢,你們可要受委曲了。”

“她娘們知道啥?我們這邊,誰都知道要保武漢,荊州和江陵不能倒,如果說水位大,肯定要炸我們這邊。鄉親們講閑話,也沒聽哪個說不公平,98年抗洪,我們這一輩人基本都經曆過,是天災,又不是人為。保大丟小,沒什麼怨言。”陳紅豔丈夫鄒雲漢說得高大上,深明大義。他關注,但是不擔心,“轉移就是了。”此刻他連店鋪內的櫃台都拆了,電還沒關閘,風扇還呼呼吹著;他光著上身,吹著風扇,公安縣的天氣尚是燥熱,空氣中水汽很濃,像是蒸汽似的。

“我看新聞報道,當天長江沙市站水位漲到28米,洪水這事離我們就不遙遠。我是昨晚進貨的時候,聽說我們這裏是分洪區,大家熱議怎麼搬家。我愣不相信,還進了一次貨,全好搬家的時候,礦泉水、啤酒、方便麵,用去了大半。哪家超市要開幾百上千年?”鄒雲漢倒是看得很開。

“我聽說,98年你們全縣給淹沒了?”

鄒雲漢回憶說:“最啊,我們這裏就是荊江分洪區最北端的北閘,現在已經建成了一個旅遊風景區,除了進洪閘,‘九八抗洪預埋炸藥現場’、‘朱總理發表重要講話處’等都成為景點。周末時,景區內遊客鬧熱得很呢,成群結隊地說笑走過。這是曆史的見證地,但並沒有成為曆史。半個月前,防汛幹部到我們這裏宣傳過:‘今年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應以防禦‘98’長江特大洪水為目標,6月份,北閘這兩年第一次有部隊進駐。我知道他們的任務:荊江分洪區開啟時,部隊負責爆破北閘北麵1.5公裏外的攔淤堤,而北閘管理處則負責打開閘門。”

原來,荊江防汛管理局得到總局指示精神,便一直在為分洪的命運做準備,建起一道阻洪閘,成立了北閘管理處。這個機構的首要職責便是“對荊江分洪區、宛市擴大分洪區、虎西預備蓄洪區和人民大垸分洪區的分洪轉移安置工程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調度”。

韓寶來借鄒雲漢家的摩托車,他在鎮上騎行了一圈,下到各村莊去看了一眼,看上去滿目瘡痍,這些地方也並不富裕,蓋樓的不多,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這是分洪區,等著分洪搬遷。國家一聲令下,補助款下來了,他們就一窩蜂搬到移民新區去了。

韓寶來跟著這家人進了縣城移民新區,政府匆匆忙忙征用了房地產樓盤蓋的樓,有的還安排到別的縣城,甚至荊州市區。

公安縣人很為他們的發展自豪。在一個外地人看來,他們活得實在再平常不過。這個縣城似乎全無犧牲者的頹廢,反倒發展成了一個非常正常的、消費水平甚至高過一般縣城的城鎮。街道上路虎、寶馬這樣的好車並不罕見。

鄒雲漢頗為自豪地向韓寶來介紹,“公安縣人消費觀念比較超前,會掙錢,也會花錢,不像景德鎮,那麼有錢的大老板,穿得特別樸素,車子也一般,財富都藏在家裏。”他也順道點評了下武漢,“你們武漢的排水係統做得不好,年年看海,公安縣就從來不淹。”鄒雲漢把韓寶來當成武漢來的記者了。

“可是武漢肯定沒事,要是保不住了,先淹的不還是公安縣?”韓寶來意味深長地問。他答是啊,然後沉默。

鄒雲漢一家是拿了國家的補貼款,他是自籌建房,他現在可以安安心心搬進縣城的花城小區;韓寶來與鄒雲漢一家揮手告別,他意外地發現還有人開著人貨車在賣花。現在雨停了,他搬下幾盆花擺在架子上麵,這花養得不錯。有開得紅豔的玫瑰,有翠綠的蘆薈,有台灣富貴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