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搏殺(五)(1 / 3)

第六章 搏殺(五)

石華齋看到黃新農的一臉無奈,猜想已經無計可施,放下纏在腰上的長衫下擺,隨手整理了一下擺上的皺折,邁著四方步來到龔慶元麵前,儼然一個讀書人、有文化的紳士形象,一臉堆笑,用更近似四川話的語調說:“這位長官貴姓?”遞上一支哈德門香煙。龔慶元接過香煙,就著石華齋手裏的火柴點上,回答說:“本人姓龔,謝謝石先生的發財煙。”

在之前黃新農與劉青龍說話時,石華齋已經讓手下在空地上擺開了一張小桌,旁邊放了兩張小馬紮子,很講究的讓人燒水泡上一壺熱茶,拉著龔慶元來到小桌旁邊坐下,倒上一杯熱茶,說:“我這話估計說起來不中聽,但還是想聽龔長官聽在下說完。”

“你請。”龔慶元讀書人出身,有道是好拳不打笑臉人,麵對石華齋,還真的起不了高聲。

“去年12月18日,這萬惡的日本鬼子到了滁州。”石華齋準備來個長篇,他知道,如果不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麵前這個軍官肯定不會改變他們的初衷,他看龔慶元麵容和善,儀態斯文,應該是個講理的人,於是很誠懇的說:“胡宗南長官在滁州與敵大戰了十天,把日寇打死不少,也給了滁州人收拾細軟離開足夠的時間。滁州人投親靠友,大多逃往西邊的山區,原以為在山裏躲得三天五天,國軍就能打退日本人,我們又能回到滁州過日子。誰知道,國軍這一去就沒有了消息,滁州成了日本人的天下。山裏又冷又餓,肥的呆瘦,瘦的呆死,好多老人,竟然活活餓死在山上,實在呆不下去了。幸虧黃縣長挺身而出,與日本人虛與委蛇,討價還價,總算給大家一個活命的機會,讓人去各地招呼大家回來,還讓日本人弄了七個大棚,每日裏布粥施米,總算過了一個慘淡的新年。”

龔慶元頻頻點頭,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興亡,最苦的總是老百姓。

看到龔慶元接受自己的意見,石華齋看到了希望,說:“我們也知道,日本人是畜牲是魔鬼,不為人子,與他們謀生活不異於與虎謀皮。打鬼子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做的事,我們也希望能夠把日本人快點打出去,但是我們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我們隻能成為日本人殺戮的對象,我們無能為力。我們的軍隊不夠別人打,我們的國府在焦土抗戰,我們的士兵在一天天的犧牲,我們的國土在一天天淪喪,我們生活的地方一點點變成日占區,我們正在變成亡國奴。這些道理我們都懂,我們也不想,但是,我們必竟不是軍人,我們是平民,是老百姓。我們願意支持你們抗日,也得讓我們有能力才行,最起碼得讓我們先留下一條命。”說到這裏,石華齋泣不成聲。

龔慶元歎了一口氣,他有一百個理由來駁斥對方,可是說不出口,過了一會,石華齋也從激動中回過神來,龔慶元說道:“石先生,滁州我們不會不進入,但是我們會考慮到進入的分寸,盡量保持一定的底線,不讓日軍為此而瘋狂。”

石華齋一個勁的點頭說:“謝謝了,謝謝了,長官能這樣做,就是滁州一地之福。我敢放開話說,你們需要糧食,秋天我們給,你們需要『藥』品,我們幫忙采購,你們需要軍需,我們也會幫助你們,或者掩護你們,但是,你們千萬不要在滁州城裏隨便殺日本人,特別是那些手無寸鐵的日本商人和女人。這樣,他們就沒有屠殺我們老百姓的理由,我們就還能活得下去。隻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一定能看到戰勝日本人的那一天,我們就有希望。”

石華齋一招手,從身後走出一個精悍的青年,石華齋說:“這是我的表弟,南京測繪學校畢業,這些天他把日軍在滁州的駐防繪成了地圖,此次特地送與長官,以表寸心。石某把話擺在這裏,隻要你們有所需要,滁州一城百姓,一定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