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校你從廣東來,倒是說說廣東目前的攻防態勢,能不能把日本人從廣東攆出去。”李仕貴說:“就我看來,這種可能『性』不大,如果能夠攆出去,就不必讓廣東方麵派出人員參加這次遊幹班了。遊幹遊幹,遊擊幹部,不在敵後,有何遊擊可打。我們在蘇北,已經鐵定要打遊擊的了,其實去年一年,我們已經打了近一年的遊擊,隻是打得很艱難,人員越打越少,轄地越打越窄,越來越多的人轉投綏靖軍。”這位從蘇北來到衡山,全托的是冬天的福,黃河水量減少,很多地方水凍成冰,他才從蘇北偷渡到李本一的明光監察區,從明光到太湖,在望江渡過長江後,進入第四戰區,來到衡山。
梁采林有點苦惱的搖搖頭,說:“我們打得很艱難,去年10月上旬,日軍21軍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占廣州。20日,日軍第18師團發動全麵攻勢,我軍防線被突破,守軍向後潰退。21日,日軍攻占沙河,並占領廣州市區。日軍第104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占太平場;23日占領從化。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於23日攻占虎門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於29日到達廣州南郊。至此,日軍控製了廣州及附近要地。之後,在餘司令的率領下,我們與侵粵日軍進行了殊死的戰鬥,但是,占盡天時地利的我們,使出了全身氣力,也隻能與日軍打個手平。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點:一、淞滬大戰之後,粵軍主力大多北上,張達率62軍,張瑞貴率63軍,李漢魂率64軍,李振球率65軍,葉肇率66軍,鄧龍光率83軍,基本上把粵軍抽空,留在廣東守土的不是老弱就是病殘。二、日軍裝備精良,三個師團及海空軍同時進軍,來勢洶洶,其勢難擋。三、廣東沿海太寬,海岸線太長,無法守衛,陳策將軍率領的廣東海軍完全無法衛護我們的數千裏海疆。因此,接下來,如何開展敵後遊擊戰,成了我們滯敵滅敵的主要工作,否則也不會派出我來參加遊幹班。”
梁采林的話,仿佛重重的一擊,擊在莫敵心上,莫敵突然叫了一聲:“糟了!”
梁采林問道:“糟什麼?”
“你剛才說的海岸線,讓我想起了一個問題。”莫敵說:“你知道,廣西並無海岸線,從北侖河口開始,那邊是越南,這邊是廣東,跟廣西沒有什麼關係。”
梁采林點點頭,這個地域劃分他是知道的,廣西並無海發達地區線,整個沿海都屬廣東,曾經在廣東雄極一時的陳濟棠就是距離北侖河邊馬路鎮的人,六十三軍副軍長巫劍雄是防城人,六十三軍軍長是張瑞貴是欽州人,第四路軍副總司令、在廣東僅次天餘僅謀存在的香翰屏是合浦人,八十三軍軍長鄧龍光是茂名人。然而,這個區域卻是防守最薄弱的地區,如果日軍在廣州灣的湛江或者欽州灣登陸,可以說是如入無人之境。
“這裏傳統不是廣西軍隊的轄區。”莫敵說:“雖然設定第四戰區後,兩廣統一調配,但是,區域仍然十分鮮明,我們175師的莫樹傑將軍最南的防禦線在大塘南曉一帶,不遠處的小董就屬於廣東方管理,這才是華南最大的軟肋。”
在座幾人都被莫敵的話嚇倒了,如果日軍再派出一支由三個師團組成的進攻隊伍,從欽州登陸,或者從南寧打通湘桂線並不比從廣州打通粵漢線更難。在廣東,還有一座南嶺如屏障一般擋在粵北,在廣西,一旦突破十萬大山山麓,就是湘桂大走廊,日軍的機械化作戰在這裏大有用武之地。
劉敬之緊緊握著拳頭,在桌子上很有節奏的敲了幾下,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滇緬公路的重要『性』上報,決不可寄太多的希望在兩廣,除非把整個北部灣從廣東劃歸廣西,由廣西防守,否則,日軍在北部灣登陸易於反掌。
當然,是人都知道,把欽廉劃到廣西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餘漢謀雖然完全投靠了中央,但是,骨子裏仍然是個軍閥,一個坐擁土地的軍閥,給桂係平白占這麼大個便宜,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