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敵後(一)
吃了一餐散夥飯,各人分道揚鑣,莫敵讓趙國龍帶著八個人坐淩雲上的車把光洋送回去,這次參加走私的人都分得一份,每人八百大洋,剩下來的兩千多歸莫敵,送到永寧州就行了。
梁采林往南,羅錦倫往西,其餘四人結伴同行,李仕貴和張智農聽從了劉敬之的建議,讓警衛隊的人把光洋送到長沙,存進花旗銀行,兵荒馬『亂』的年代,帶著幾百斤的光洋,太過招搖,太不安全。
直到演習結束,遊幹班的人才知道南昌會戰早在五月九日已經結束,從三月十九到五月九日,五十天的大戰,好一個『亂』七八糟,國軍的作戰方式,不僅讓蔣委員長所料未及,也讓遊幹班大多數人大跌眼鏡。放棄了南昌,卻沒有打出想像中的運動戰,更沒有通過南昌西邊和北麵的拉動而分散敵人,最後還是如莫敵所料演變成一場針對南昌城的全力反攻。據城而守尚且失敗,攻堅又談何容易,結果可想而知。在折了三十二集團軍29軍軍長陳安寶之後,蔣委員長見事不可為,下令撤退,於是參戰隊伍又如『潮』水一般退出了南昌。
劉敬之所在的第四軍在會戰後期也抽到了南昌一帶助戰,目的是掩護三十二集團軍撤出戰鬥,會戰結束後,上官雲相退回皖南,第四軍則向幕埠山一帶轉移,到底停在何處還不知道,劉敬之接到命令,到長沙等候消息。
南昌失守,萍株鐵路不再能聯通浙贛鐵路,第三戰區被一刀切開,隻有公路可通。莫敵知道自己可以通過汽車到達徽州,然後從望江華陽一帶渡江返回潛山。但是由於南昌會戰剛剛結束,江西戰區十分零『亂』,劉敬之力邀莫敵一同到長沙,不要冒險進入戰區,一不小心成了俘虜豈不是笑話。莫敵想想也對,就一起坐火車來到長沙城,到了長沙再作下一步的打算。
長沙去年十一月一場大火燒了五天五夜,燒掉了整座城市,長沙,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由此中斷,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楚國曆史文物積累,地麵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
半年過去了,長沙城裏還帶有濃濃的火場痕跡,從破敗的長沙火車站走出,莫敵們的心裏都不禁一寒,見過戰火焚城,卻沒有見過燒得如此徹底的!火燒後的長沙城顯得特別空曠,沒有活樹也沒有高樓,街麵都是一些臨時搭建的工棚,來來往往的人不多,臉上也如同這座城市一樣,死氣沉沉。太陽很大,有點照人,空氣中仿佛還能聞到大火後的焦糊味。
“聽說長沙大火是人禍不是天災,敬之兄有沒有比較詳細的資料?”李仕貴問道。
“有天災也有人禍。”劉敬之說:“武漢失陷後,上頭曾有密令,要求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如長沙失陷,務將全城焚毀。為了執行這一密令,張治中召來警備司令酆悌和省保安處長徐權,弄出了一個焚城計劃,明確在棄守前,需將長沙市的公私建築和一切不準備運走的物質全部焚毀,不資敵用。”
“還真有其事!”張智農怒道:“我之前聽說是天災,還有人說是日本人的轟炸造成的火災,為此我們軍還組織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宣誓,誓為長沙死難者報仇,搞了半天是自己人放的火。”
“稍安勿燥,聽我說完。”劉敬之說:“方案做了,各種準備工作也基本就緒,引火材料的發放和控製,起火的命令、信號、秩序、紀律等作了具體規定,放火的地點也選定在天心閣,由酆悌負總責,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任總指揮、市社訓總隊副總隊長王偉能和許權任副總指揮。隻等日軍突破湘北防線,隻到抵達長沙就放火。”
“我記得長沙大火發生的時間是去年十一月中旬,當時日軍還在鹹寧與第九戰區作戰,距離長沙很遠,不應該啟動這個焚城計劃吧?”莫敵猜測說:“難道還真是天災?”
“是天災。”劉敬之說:“那天日本人並沒有對長沙進行轟炸,把責任推給日本人是政治家們幹的事,實在是冤枉日本人了。不過日本人在中國做的壞事罄竹難書,多一條少一條也無所謂,比如黃河掘堤,跟日本人也沒有什麼關係,可坊間傳說,都是日本人轟炸使然。有見識的人都知道,日本人想用飛機把黃河河堤炸開,隻怕沒個小半年辦不成。”
張智農點點頭,說:“這樣說有道理,挖黃河的是商震是蔣在珍,這個我們知道。”
“1938年11月13日淩晨2時許,長沙南門口外的傷兵醫院突然起火,駐守長沙的第十五集團軍代總司令關麟征將軍立即查明,是不慎失火,讓消防車前往撲火。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執行焚城計劃,消防隊員早就撤離,所有消防車都把水換成了汽油,準備隨時放火。秋高物燥,一個意外產生的火災,竟然有了漫延之勢。不知真相的城內警備司令部見城外起火,以為是信號,紛紛將點燃的火把投向油桶或居民的房屋。不多久,連天心閣也火光大作,接著全城起火。眼看大火已無法撲救,隻能宣布棄城。最終長沙大火燒了五天五夜,才自行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