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敵後(四十一)(1 / 2)

第九章 敵後(四十一)

一九三九年七月,汪精衛完全撕開了之前遮遮掩掩的假麵具,將其真麵目公之於世。七月九日,汪精衛發表聲明稱:第一,“宣布與蔣介石派絕緣,進行和平救國運動“;第二,“共同防共“;第三,“親日、中日提攜“。 緊接著八月一日,飛到廣州,與華南方麵日軍洽談,敦促廣東的餘漢謀認清國際大勢,並於八月九日發表《怎樣實現和平》的廣播講話,勸蔣介石*投降。至此,華北齊燮元,華南任援助道的綏靖軍全麵改編,統一建製,整編為和平建國軍。八月二十八日,蔣介石接見新聞記者,表示國際形勢演變不影響中國抗戰,決心貫徹既定方針,奮鬥到底,達成最後勝利。同日,汪精衛在上海召開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和平、建國、*“三大政治綱領。

望江的建國軍錢昆團之前也名不正言不順,和平建國軍名號的正式打出,讓他也為之一振,自己已經成了先進的建國軍,是真正的從龍之臣,是最先識時務的俊傑。安慶的劉作欣還是落後的綏靖軍,如果說過去還想把他編進安慶方,這樣一來,還不知道是誰整編誰,自己可是先行一步的和平建國軍!自己頭上的五『色』五角星,那可是閃閃發著光。錢昆知道,自己想要達到先入為主,必須做兩件事,第一件事去南京找關係,把自己建國軍老臣子的地位穩固,第二是要打出一點成果,讓上麵看看,錢某是真正的戰將。

他在找別人,別人也在找他,八月底的一天,望江華陽鎮上錢昆的官邸裏,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見麵,錢昆就樂了:“占林兄,怎麼是你!多日不見,在哪裏發財了!”

來人叫王占林,是錢昆的老相識,之前一起在西北軍混吃,中原大戰,西北軍遍地散沙,王占林和錢昆都來到了安徽一帶,帶著自己的小隊伍今天附依這個,明天附依那個,隻求有一屋遮風避雨,隻求有一夜安寢,隻求有一碗飯吃。日寇犯境,他們也曾義憤填膺口口聲聲要衝到第一線與日寇決一勝負,無奈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當時的南京『政府』對他們可謂防賊甚於防寇,除了讓他們當任炮灰的工作,其它一概不與使用,吃不飽穿不暖,有槍無彈,在南京失陷後,更是棄之不顧,任由他們自生自滅。於是,占山為王,擇木另棲成了他們的首選。日本人占了北平,占了南京,占了武漢,他們為了活下去,加入了1938年3月由梁鴻誌在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下轄蘇、浙、皖3個“省『政府』”和南京、上海2個“特別市『政府』”安徽省『政府』屬地為安慶,王占林受命擔任廬江綏靖區司令。梁鴻誌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也是個名義上的『政府』,令不出戶,所謂的安徽省『政府』官員也全部留在南京整日吹牛打屁,更不用說王占林的這個廬江綏靖區司令了。

劉作欣到了安慶,對王占林的廬江綏靖區司令形成了直接的威脅,他這才從南京啟程,來到自己的轄區。

廬江綏靖區的管轄範圍,在合肥、廬州一帶,這一帶,現在完全是桂軍的勢力範圍,在鄉村中還有一些『共產』黨的小勢力存在,就是沒有南京維新『政府』一點『插』手之地,想要進入,無異於登天。王占林也不可能從劉作欣所盤踞的安慶起步,思來想去,最後確定了以望江作為自己的上岸碼頭,畢竟這裏的錢昆是老相識,他與其在望江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更需要找一塊地皮,自謀生路。

兩人一拍即合,從望江開始,西打宿鬆,北打太湖,再從潛山生生殺出一條通路,打接通桐城,廬江,除了把懷寧樅陽留給安慶城裏的劉作欣之外,這個地區,劉作欣不能染指。

八月裏,劉邁宰的部隊與莫敵部在高河埠的作戰,望江城裏明明白白,比安慶的劉作欣還要清楚三分,因為在一次與陶太平部的作戰中,錢昆獲得了勝利,勝利果實中,居然有幾個屬於新四軍的人員,他們受新四軍的派遣,來到望江指導陶太平部的工作,卻被陶太平陽奉陰違弄得很不開心。在與錢昆的作戰中,新四軍人員被陶太平作為棄子扔掉,成了錢昆部的收獲。也許是出於對陶太平的憤恨,新四軍人員把通過自己渠道了解到的高河埠戰況如實進行了說明,以換來錢昆將他們放回長江以南的目的。錢昆與新四軍從無過節,對這些工作人員也可有可無,在了解了相關的情況後,讓人把他們送過了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