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慶(十二)(1 / 2)

第十章 安慶(十二)

在梅山呆了兩天,送安徽省『主席』、安徽治安總司令、安徽遊擊總司令廖磊最後一程,臨傍晚的時候,莫敵隨著四十八軍大部隊返回麻埠。在梅山兩天兩夜,莫敵沒有合眼,他的工作是抄寫各地人馬給廖磊的唁電。作為一個具備了摒棄民族內部矛盾、希望祖國齊心抵禦外侵氣節的軍人,不僅得到了國民黨黨政軍要人的一致讚譽,同時也得到了中共領導人的緬懷,蔣委員長的挽聯是:“求治至誠見危授命耿耿精忠能貫日;殺敵爭先盡瘁以死芸芸黎庶載曆碑。”於右任先生的挽聯為:“墜淚讀碑文,惠政難忘羊太傅;破胡留戰績,英風常想嶽家軍。”中共方的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彭德懷送去挽聯,新四軍領導人葉挺、項英、張雲逸、戴季英、羅炳輝、彭雪楓等發了唁電,表示對這位抗日愛國將領的深切悼念。莫敵把這些唁電和挽聯以大幅的白紙抄好,懸掛在會場兩側,深深的筆意,滿含著對廖將軍的無限懷念,虯勁的筆鋒,把對廖將軍的崇敬與愛戴刻在濃墨之中。

返回麻埠,一路莫敵跟韋永成和李柏成在一起。從梅山歸程時,告別了長駐立煌的唐如儒,唐如儒告訴莫敵,閑散的好日子已經到頭,隻怕這一回去,委任狀就要下來。『性』急的李柏成問有什麼小道消息,唐如儒告訴他們,昨天,對觀光輪事件一直不表態的蔣委員長接見了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囑其轉告英國『政府』:對於遠東問題,勿斤斤於目前利益,而應注重於未來形勢。此言一出,莫敵在小孤山炮擊觀光輪一案即可定論,那是完全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舉動,是代表四萬萬中國人民的正義呼聲。

莫敵卻沒有唐如儒這麼樂觀,坐在搖搖晃晃的卡車車箱裏,對一起同甘共苦的李柏成和韋永成說,無論怎樣,官複原職已經不太可能,畢竟上麵需要有一種態度,需要一個交待,但是無論怎樣,自己的這種逍遙日子估計也到盡頭了。

李柏成在這次事件中沒有受到任何幹擾,一來是軍長張義純力保,二來是有區壽年和莫敵擔了責任。因為廖磊的預見『性』,區壽年就任四十八軍副軍長,撤去他的176師師長一職,讓外交部有了托詞,西方人的智商一慣不如東方人,他們不知道什麼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隻是覺得撤掉了一個師長一個團長已經足可以對這件事有所交待了。在廖磊的追悼會上,區壽年看到了莫敵,專門來到莫敵謄抄的地方站了站,看了莫敵寫的字,調侃了一句:“天縱的字是練過的,出手不凡,有這手字,將來不打仗了,在大街上給人寫寫書信,也能換口飯吃。”,語調恢諧,如果不是現場太過肅穆,隻怕當場就會有人大笑出聲。

雲應霖也跟著區壽年到了軍部,當任參謀處上校副主任。在廖磊的追悼會上,他是發自於內心的悲哀,哭得一臉的眼淚鼻涕,形象全無。唐如儒說雲應霖應該是『共產』黨的人,燕公執政安徽時,以身作則“經常布衣素食”,“或赤腳草鞋”,“或輕騎簡從”以實際行動為軍民作出了表率,以致“上行下效,相習成風”社會風氣為之一變。為了本地的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大力推行基層行政改革,“改變了數十年來黑暗腐朽的紳董統治局麵,地方頗有些生氣。”除此之外,還鎮壓了一大批鄉紳惡霸,漢『奸』特務等,一時人心大快。最重要的是,還采用了很多容共的手段,提出與『共產』黨人共同發展安徽,新四軍軍長葉挺來立煌視察時,由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部所辦的《大別山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歡迎葉挺將軍》的社論,引起了不小的哄動。在廖磊執政期間,『共產』黨在安徽的發展不慢,廖磊也因此被國民黨黨部點名批評。

如今燕公西去,李品仙上位,雲應霖自然會兔死狐悲,因為他看到了問題之所在。李品仙與共方的關係與廖磊完全不同,按照李品仙的一慣做法,肯定會對大別山境內的『共產』黨勢力進行一次大清理,這段時間,在李品仙的授意下,情報處已經收集了大量的材料,隨時可以實施。這位雲處長,如果不收斂一些,隻怕會撞在李品仙的槍口上。

莫敵哦了一聲,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這些東西他很陌生,完全不知如何處理,雲應霖跟張雲逸的關係好,他早就知道。以雲應霖這麼精明的人,應該能夠察覺李品仙的舉動吧。

“天縱,你估計會讓你出任一個什麼新職務?”坐在車廂裏的稻草堆上,韋永成問。

這輛車是炮兵團的專車,車廂裏就坐著莫敵等三人,紮了一些稻草把子墊坐,衰減了不少車輛的顛簸。

“如果不能出任526團團長,我真的想不出會出任什麼新的職務。”莫敵回答。

“我覺得有一個職務比較適合你。”韋永成說:“176師的政治部主任譚何易上調副師長後,此職暫時空缺。”

“這不錯啊,政治部主任,起碼少將。”李柏成興奮的叫道。

莫敵搖搖頭,說:“我如果像你們兩個一樣,是中央軍校六分校的正規畢業生,出任這個職務不奇怪,不過我是個沒有得到畢業證的培訓生,出任這個職務就不太可能了。”

韋永成和李柏成麵麵相覷,說不出話來,還真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