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慶(二十一)(1 / 2)

第十章 安慶(二十一)

在南寧西南方向東門圩不遠的山地裏,埋伏著一隊實槍荷彈的國軍,冬日的陽光仍然似火,曬得紅土地上風過生塵,廣西的天氣實在是不可理喻,當北方已經是秋風掃落葉的時候,這裏還是一派夏季風光。路邊的夾竹桃開了,鮮豔的花映在深綠的葉中,坡上的桂花開了,漫出半山的香味,北方人來到這裏,必須認為是呆錯了季節,走慢了時光。緩緩的山坡上,布滿了高高的喬木低低的灌木,在這裏,陳正信已經埋伏了一整天。今天算是倒了血黴,遇到了一次他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一大早,他奉命來到這裏設伏,對從大塘方向過來的準備沿邕龍公路進攻寧明的日軍進行偵察。上頭的命令很明確,偵察為主,攻擊為輔,打與不打,量力而行,上頭不作明確的指示。當日軍先頭部隊一個步兵中隊過來時,陳正信剛想動手,觀察員報告,日軍的後隊有一個大隊之多,他立即停止了進攻的衝動,讓所有的人隱藏好不要被人發現。接下來,他悲劇了,長長數個小時,一個團的人馬一動也不動的龜縮在掩體裏,不是不願動,而是不敢動,因為麵前出現的日軍實在是太多,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一波連著一波,足足有一個步兵聯隊。陳正信恨不得化身為一隻老鼠,把自己在土裏深深的藏起來,他不能,不僅不能自己一個鑽進狗洞,還要一再警告弟兄們,不要出現任何的動靜,更不能讓從邕龍公路上走過的日軍發現,一旦被發現必是死路一條。

直到下午,零零散散,一個足額的步兵聯隊,整整四千來人,才從麵前走盡。確定日軍已經走完後,陳正信這才爬起身,抖摟一下發痛的身子,『揉』了『揉』發酸的關節,往扶南方向走去。這麼多的日軍,絕不是小部隊,不去攻擊南寧,跑到邕龍公路有什麼目的?陳正信越想越不對勁,讓部隊停下,就地休息,埋鍋造飯,同時架起電台,用526團的內部密碼呼叫起麻埠的莫敵來,這種事不好向上峰請求,最好的方法是向莫敵谘詢。

“老大老大,收到陳正信的電報。”覃國升走了過來:“他發現,從扶南東門圩去往寧明方向的日軍有一個聯隊約四千多人,值南寧邕江渡河之戰打響之際,這麼多的日軍離開南寧,會有什麼圖謀嗎?”

“多少?一個聯隊?”莫敵也不由一驚,問:“在邕江渡河的日軍有多少?”

“兩個渡河點,一個是第五師團第9旅團,一個是第五師團第21旅團,鹽田老鬼子的台灣混成旅團作為後備,在欽州防務。”覃國升回答。

“不對,肯定不對!日軍隻有一個師團進攻南寧,一個師團兩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莫敵說:“電告陳正信,把一個完整聯隊通過東門鎮的消息報告給南寧城防指揮部,看看這個聯隊屬於南寧三個敵軍單位的哪一個單位。告訴陳正信,不要回轉扶南,派出小部隊尾隨日軍,搞清楚這夥日軍的真正目的地。”

“是!”覃國升轉身走開。

收到莫敵的電報,陳正信立即明白了莫敵的用意,這是一夥被上頭忽略了的敵人,這夥敵人必定有他的行動目的,如果在我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讓他們的目標達成,一定會給我們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不僅要及時通知上峰,還要主動掌握這夥敵軍的行動方向,不至於讓我們陷入被動。

電報發了上去,直到傍晚也沒有回音,陳正信火了,對下屬說:“不理上頭了,我們跟下去再說。”帶頭往日軍行軍的方向走了下去。

上頭不是不想理,實在是沒有空理,因為南寧的渡江之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

南寧前敵指揮部總指揮是31軍軍長韋雲淞,守在江北第一線的是蘇祖馨的135師,這一天,雙方在邕江河上進行二十餘次推手,打退了今村均在邕江上的二十幾次強渡,直到晚上,還是隔河相對。

這一天打得非常辛苦。邕江河水麵寬約八十米,河床寬約二百五十米,要通過這樣一條天險般的河道,並不容易。南寧城邕江兩岸有十數碼頭,主要有兩個碼頭,一個是民生碼頭,一個是洋關碼頭。日軍的進攻就圍繞這兩個碼頭展開,進攻民生碼頭的是21旅團,進攻洋關碼頭的是第9旅團。

然而,今天的進攻他們並不順利,不是因為南寧這個地方對日軍有何不利,也不是因為邕江的水深河急,是因為對手換了,135師,是一支在抗日戰場上有過不俗戰績的老部隊,在明光,在皖西,都曾與日軍較量過,不過戰勝日軍,起碼打成平手。與新19師相比,可謂天淵之別,老兵多,班長以上都是經曆過戰鬥,槍打得準,彈投得也遠。日軍無論是架橋的工兵還是衝鋒的敢死隊,都無法在135師的彈雨前立足,一次又一次的打退日軍的進攻。然而,日軍的步兵炮和迫擊炮也異常凶狠,特別是今村均中將把師團的戰車隊調到河邊,一字排開做成一溜移動堡壘,機槍子彈從坦克裏潑風般的打出,江北的守軍陣地被打得七零八落,死傷無數。

“總算守足了一天!”指揮部裏,蘇祖馨無力的癱軟在王公椅上。

“135師的弟兄們打得很好!馥甫(蘇祖馨字)功不可沒。”韋雲淞安慰說:“剛剛接到電報,170師已經到了伶俐,明天一早就可以接手河防陣地,你們師就算大功告成,可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