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慶(三十四)(1 / 2)

第十章 安慶(三十四)

桂南戰場,1939年最後一天,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三次攻克昆侖關北側,並完全占領了昆侖關隘口。雖然打下了昆侖關,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但是實在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在占領昆侖關後,新的一年的前三天,日軍在九塘對國軍北路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擋,給國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更超過了前十幾天的攻堅。

遷江的前線指揮部白崇禧和張發奎徐庭瑤等人有點被勝利衝暈了頭腦,立即製訂出計劃,向南進軍,一舉收複南寧。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日軍第21旅團的剩餘部隊、台灣混成旅團的第一、第二聯隊仍在九塘至八塘間。

第五軍向南寧方向繼續進攻的第一仗便在昆侖關至九塘間的441高地打響。

1940年1月1日,終於能夠派上用場的南寧機場飛機悉數起飛,從廣州調來的陸軍航空兵二十一飛行隊對昆侖關界首高地北側狂轟濫炸,在飛機的助力下,日軍台灣混成旅團大舉進攻。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戰死後,師團長今村圴把寧明的第9旅團旅團長及川源七少將調回,接替前線總指揮,一時,烽煙蔽日,殺聲震天。

麵對中國軍隊的強大進攻,日軍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第21集團軍司令安藤利吉認為,中國軍隊來勢巨大,第五師團應該放棄邕江以北地區,退到邕江以南,以邕江為屏障進行防禦,中國軍隊不具備渡河進攻的能力,可以保證占領桂南這塊地域,守住進入越南的跳板。第五師團師團長今村均直接否定了安藤利吉的建議,他在對大本營的電報中說: “怎樣的戰線上和采取什麼樣的作戰手段上去掩護軍的集中?應該是完全由熟悉現場地形和敵情的師團長自作決定。目前各個據點的部隊被中國軍隊兩層、三層的包圍著,這個時候讓他們後退到南寧附近,在那裏構築防禦陣地,等於是給第五師團全體官兵增加戰敗情緒,相反的助長了中國軍隊的銳氣,形成一種無法收拾的支離破碎的局麵,那才是欲掩護軍的集中而不能。不僅如此,如果從現在九塘附近撤兵,都擠在靠近南寧的這一小塊地區,那麼中國軍隊就會把對付第五師團的全部兵力分出一部分去欽州附近,以很大兵力對付軍主力的登陸,如果軍決定給敵人以致命打擊,那麼師團考慮必須以積極的姿態進行抗戰牽製住中國軍隊的兵力,使得中國軍隊不能將全部或者大部兵力向其他方麵轉移。”簡單概括,就是認為第五師團必須堅守南寧城,並在南寧周邊進行主動有效的抵抗,同時請21集團軍把18師團和近衛旅團迅速趕來桂南,爭取與中國軍隊第五軍決戰,拿下這支中國最強悍的部隊,從根本上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

1940年1月2日拂曉,榮譽第一師舉全部殘餘兵力反攻昆侖關界首高地南側,激戰一整天,毫無進展,雙方仍舊維持原有陣地。

1940年1月3日,杜聿明調集200師主力及新22師一部協同榮一師繼續戰鬥,戰況更為慘烈,雙方死傷都極為慘重。入夜,日軍抵擋不住敗退九塘,昆侖關中期戰役結束。

半個月的作戰,從表麵上看,中國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拿下了昆侖關,日軍步兵21旅團除在被包圍圈外與先前在增援昆侖關戰鬥中負傷後送的以外,基本被殲滅,隻有少數日軍化整為零跑出包圍圈,被包圍圈外的台灣旅團及九塘留守部隊收容。此次作戰日軍共傷亡8000多人,其中步兵21旅團傷亡6000多人,旅團長中村正雄,代理旅團長步兵第42聯隊長阪田元一大佐,步兵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全部陣亡,包括副聯隊長生田滕一,第一大隊長杵平作,第二大隊長官本得,第三大隊長森本宮等中級軍官全部陣亡,伍長以上下級軍官也陣亡了85%以上,陣亡士兵4000多人

實際上看,國軍戰果雖大,但損失遠在日軍之上,足有多人的傷亡,其中第五軍就傷亡了人,其他部隊(阻援部隊)也傷亡多人,幸運的是,各師基本幹部仍健全,並沒有哪個師完全覆滅。

拿著兩份數據,莫敵搖頭不已,以命博命,以多博少,實在稱不上大捷,反觀皖河邊的作戰,就打得藝術得多,進行到了第十五天,己方未傷一人,已經把劉邁宰打到瘋癲。

正如瘦猴所料,劉邁宰第一時間向安慶的劉作欣申請炮兵支援。就在劉邁宰們翹首盼望炮兵增援的到來時,卻傳來炮兵在洪鋪遭到伏擊的噩耗。步兵炮小隊人雖然沒有死幾個,帶的炮彈卻被炸掉了大半,到達江家嘴時,四門步兵炮每門竟然隻有八枚炮彈。劉邁宰決定,就用這三十二顆炮彈,進行一次步炮協同渡江作戰,為此進行了周密的計算。當三隻船從江北出發時,步兵炮開始擊發。步兵炮果然生猛,炮彈砸在對岸的河灘上,砸出一個個深坑,砸得塵土飛揚,一片狼跡。步兵炮打得過癮,一次『性』被用得幹幹淨淨,當三隻渡船行到江心時,劉邁宰才發現,從河灘上跑下一群肩上扛著麻袋包的士兵,快速衝到江邊,隨便找一個炮彈坑,把麻袋往前麵一擺,就是一個天然的散兵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