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慶(三十八)
二月八日,大年夜,寒風呼嘯,滴水成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麻埠鎮裏,早早就是一派過年的氣氛,連同四十八軍這些異鄉異客,也早早感受到過年的氣氛。從桂南大戰中脫身出來,莫敵才發現,門口的紅燈籠早已點亮,遠近街巷不時傳來幾聲鞭炮,已經是大年夜了。莫敵的大年夜是在警衛連跟著覃國升和弟兄們一起度過的,大家都是異鄉異客,坐在一起共謀一醉,不至於太過傷情。麻埠兩個平時玩得好的朋友,李柏成要跟他的炮兵團一起扯大炮,韋永成要跟他的政治部一起喊口號,相對莫敵這裏,情報已經全部明朗化,反而變得比較清閑,除了喝酒吃肉,還是吃肉喝酒。
進入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抗戰局勢又是一變,國民黨『政府』軍委會在元旦發表元旦社論:抗戰以來,日軍死傷近150萬人。頂住了日軍的戰略進攻,在民國二十八年,日軍沒有取得戰略進展,在某些地區還出現了比較大的退步,比如五月的鄂北會戰,比如十月的長沙會戰。總的而言,民國二十八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局部的勝利,前景光明,勝利可期。南京的汪精衛也不甘寂寞,緊跟在重慶的元旦社論之後就通電全國,決定從事“局部和平”的偉大事業,讓中國早一天從戰爭的泥坑中脫身,投降嘴臉暴『露』無遺。蔣介石為發表“告全國軍民書”,及“告友邦人士書”,決定加倍努力驅逐日寇,並盼友邦速予製裁。全國各地,群情激憤,在臨近春節前,進行了各種集會和抗議活動,遠在陝北的延安各界3萬餘人舉行民眾“討汪”大會。*在會上發表了《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頑固派》的演說,聲討和抨擊與汪派裏應外合的頑固派的*行徑,並為大會起草了《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的通電,通電內容:一曰全國討汪, 二曰加緊團結, 三曰厲行憲政,四曰製止磨擦,五曰保護青年,六曰援助前線,七曰取締特務機關,八曰取締貪官汙吏,九曰實行《總理遺囑》,十曰實行三民主義。認為:“凡此十端,皆救國之大計,抗日之要圖。當此敵人謀我愈急,汪逆極端猖獗之時,心所謂危,不敢不告。倘蒙采納施行,抗戰幸甚,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幸甚。迫切陳詞,願聞明教。”
至於桂南,已是舊聞。昆侖關大戰,已成過往,稱勝後敗,乏善可陳。如果說戰場上還有什麼新聞,就是日軍在肖山登陸,準備向浙東進攻。這個消息並非中央軍委會宣傳部通告,而是浙西的徐樂與黃光化(黃天化到浙西後恢複舊名黃光化)給莫敵的賀年電報中隨便提及。浙西方麵有了黃光化,徐樂可謂如虎添翼,又有黃紹竑為後台,一舉超越了黃八妹,成了浙西地方武裝第一把交椅。這大半年,將謝升標之“蘇浙皖三省邊區抗日遊擊隊”,楊樹先之“抗敵義勇軍”,郭竟誌之“東南抗日義勇軍”一一收攏,組成以徐樂為司令的浙西警備司令部和保安司令部,所轄將士已經多達萬人,所轄區域也從臨安發展到桐廬、淳安、遂安。
農曆八月十五,兩人應浙江省『主席』之命來到金華,與黃紹竑共度佳節。黃光化因為通共而被迫離開皖西的遭遇,讓黃紹竑捧腹大笑不已,對黃光化說,到了浙江就不要再理這些,本人就是最大的赤化人物。黃紹竑自去民國二十六年從山西作戰回來,逢人就說八路軍軍紀好,善於遊擊戰,打仗勇敢,『共產』黨如何發動群眾、動員民眾,軍民配合投身於抗戰等等好話,是出了名的紅半邊。他告訴黃光化,值此民族存亡之際,誰還將黨派的利益淩架於民族利益之上,誰就是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