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慶(五十九(1 / 3)

第十章 安慶(五十九)

中國一位上將軍的殞命,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並沒有給日軍大本營帶來太多的歡樂和興奮,反而讓內閣憂心忡忡。縱觀中國戰場,從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開始,再到關內作戰,已經將近十年。打到這個時候,日本大本營嚴重捉襟見肘,占領東北所獲得的那點利潤,完全不夠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四大戰場的支出。本來寄希望於通過汪精衛『政府』,和平解決中國問題,然而,一位大將軍犧牲在戰場上,會從根本上激起中國人的抗日怒『潮』。中日雙方,進入到或存或亡的局麵,和平解決中國問題的可能『性』越來越遙遠,已經從主要策略降到從屬地位。相對而言,南京的汪精衛也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重慶儲奇門的一場國祭,給原本充滿憤怒的中國人再澆上一勺熱油,從中央到地地方,從部隊到百姓,所有的人都認識到,中日之間沒有任何調和的餘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隻要是中國人,就應該拿起槍,與日本人血拚到底,直到地老天荒。

迅速從新的戰況中冷靜過來的日軍大平營,立即給應城的十一集團軍園部和一郎去電:暫緩發兵宜昌,利用中國軍隊怒火攻心的時機,以第三師團為誘餌,把中國軍隊引入隨棗陽隨州一帶,以十三師團和三十九師團在這裏再布下一張大網,將追擊第三師團的中國軍隊一網打盡。

此計不可謂不毒!

縱觀此時此刻的對陣態勢,已經比較明朗,因為黃維綱的收官大戰,把第三師團第68聯隊消滅大半。為了救援張自忠,黃維綱沒有乘勝追擊與王毓文第91師形成夾攻,致使第三師團師團部和第5旅團留下了一口氣。

逃出生天的山脅正隆十分冷靜,他雖然不知道黃維綱為什麼會半途而廢,但是卻知道機會難得,把不能動的士兵藏在山背,把所有還有一戰之力的士兵重新編組,一舉往29旅團受困的雙溝殺了過去。

張雪中十三軍包圍了幾天,本來就不多的重武器彈『藥』早已耗盡,雖然略占上風,卻也無法從根本上消滅烏龜一樣蜷縮起來的29旅團。29旅團頑強之極,雖然人數在不斷的減少,卻仍然在固守在戰鬥。增援的第6聯隊被石覺第4師擋住,不能與29旅團形成合力,基本上失去了增援的作用,分成兩塊,各自為戰。按照目前的進展,再需要三到五天的時間,就可以全部消滅29旅團和第6聯隊。

山脅正隆的殺入,打『亂』了張雪中的陣腳,張雪中慌忙上報湯恩伯,湯恩伯誤以為是日軍大部隊包夾過來,已經養成習慣,不願意被日軍纏住的固有思維又一次左右了湯恩伯,急命張雪中撤退。

救出了29旅團,彙合了第6聯隊,丟兵棄將的第三師團殘部按照大本營的計劃向隨棗地區退卻。

發現不是日軍大部隊而隻是第三師團殘部的困獸猶鬥,湯恩伯懊惱之極,知道因為自己的判斷失誤,白白浪費了全殲第三師團一個極佳的機會。張自忠犧牲的消息傳來,湯恩伯更是勃然大怒,怒火攻心,立即命令張雪中展開追擊,同時命令李楚瀛第23師和王毓文第91師兵分兩路在中途截擊,爭取一戰把第三師團收拾掉。

總司令遇難,三十三集團軍紅了眼,第五十九軍軍長黃維綱率領李九思第38師劉振三第180師和姚景川獨立第13旅轉身殺回,側擊第三師團。第七十七軍軍長馮治安率領第37師吉星文第132師王長海第179師何基灃及曹福林第五十五軍的第29師許文耀和五十九軍騎兵第9師張德順以拚死之心迎向上日軍第十三師團。

第三師團且戰且退,速度並不快,從雙溝到隨縣,整整用了三天的時間,途中遭到了數次襲擊,死傷超過三千,加上之前的死亡人數,第三師團死傷人數已經超過八千。第三師團不惜犧牲的目的,隻是為了讓身後的中國軍隊越滾越大,越積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