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補(二)
顏僧武還帶了一個警衛連,楊讚謨卻是孤身上路,他對王讚斌說,他從而就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兵,但也從來沒有缺過兵用,作為參謀長,不會上前線撕殺,用不著什麼警衛連。這次去麻埠,有李柏成的炮團作警衛,豈不比什麼小警衛連要高級得多。靳同軒一臉敬佩的看著楊讚謨,心裏讚許不已,這才是懂事的人,非常明確自己的位置,自己以後跟著莫敵,也要明確位置,不要犯之前黃天化的錯誤。
炮兵團車多,除了汽車還有大車,隻是這兩種車速度差得有點大,從麻城和麻埠汽車隻需要一天,大車則需要三天。由於時間並不緊,少數服從多數,汽車服從大車,準備用三天的時間回到麻埠。計劃頭一天到斑竹園,第二天到響山寺,第三天回到麻埠。
聽到響山寺這個地名,莫敵突然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楊克誌。楊克誌已經不再在二十一集團軍擔任任何職務,在響山寺板堰閑居,順路經過,應該可以去看望拜訪。
李柏成很會安排,汽車快,先出發,到了預定的地點紮營,等到坐大車的隊伍一到,就能有熱騰騰的飯菜上桌。選擇坐大車還是坐汽車,莫敵和韋永成各持幾見,莫敵認為汽車快,到了目的地之後,可以有時間逛逛。韋永成則認為風景在路上,坐在大車上,一路賞景,看累了就睡,睡足了再看,這才是神仙日子。唐如儒提了個折中的方案,頭一天坐大車,第二天坐汽車,評比一番,哪一種方式好,第三天就采取好的方式。李柏成笑唐如儒廢話,第三天他分道揚飆去梅山,肯定是坐汽車,選擇也隻有去麻埠的才能選擇。
決定三天都坐大車的是楊讚謨,一問才知道,他不是對汽車有什麼偏見,他暈車。經過一個月的相處,靳同軒已經把楊讚謨樹為偶象,二話不說,陪楊讚謨坐大車。
楊讚謨雖然沒有帶衛隊,卻也派出了兩輛馬車,一輛拉上一些書籍和行李,以及一些個人物品,另一輛,竟然是一輛很不錯的膠輪黃包車,隻是與上海街頭的黃包車相比,這個的材料要厚實得多,車架不是木頭,用鋼鐵焊成。頂上有可以收折的油布篷,屁股下的座椅也不是硬綁綁的木板,而是用布包裹好的棕繃。豪華的大扶手,高高的靠背,兩個座位,中間還有扶手。一匹大騾子套在車前,健壯有力,一看就是條好牲口。
“楊參謀長這個車不錯!”靳同軒上下打量了好一陣,才從另一邊上了車,坐在楊讚謨的身邊。楊讚謨的車,是真正的獨一份,作為一員少將,一個軍參謀長,弄一輛馬車,還真不為奢侈。隻是楊讚謨弄了這麼一個車,著實有點獨樹一幟,靳同軒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諸葛孔明的小推車,是不是做參謀長的人都有一點與眾不同。
“同軒眼光不錯!”楊讚謨說:“去年打孝感,我從鐵路小站裏,得到了這個小馬車。據說是當年一個德國工程師的坐駕,幾十年的老物了,車身是從歐洲運過來,這些木料和座椅是到了中國後加的,扔在倉庫裏多年,木材朽掉了,鐵架沒長鏽,我買回來,找了個當地的工匠,重新整理了一番,權當出行的工具。我坐不了汽車,暈得厲害,弄這麼個馬車,挺好。這個車沒有掌鞭的座位,為了用這個車,我還學會了趕車。”
然而,車還是不需要楊讚謨趕的,雖然楊讚謨沒有警衛連,作為少將,隨身的勤務兵還有幾個,一位騎手策馬來到拉車的騾子前,拉起韁繩,輕輕一抖,小車出發。
靳同軒坐在右邊,左手依在座位中間與左邊座椅共用的扶手上,麵前的大騾子輕快的小跑著,速度不算快。小馬車舒適『性』不錯,不僅有膠皮大輪,還有鋼板減震,座位很寬暢,身子呈半躺的姿勢。頂上的篷往前拉,可以把整個座椅全部籠罩,下麵有一圈不算高的邊,正好擋住前麵馬蹄揚起的灰土。
楊讚謨一上車,熟悉的往靠背上一縮,舒適的半眯住眼睛。靳同軒這是最近距離的打量麵前這個男人,在他看來,這是個真正的智者,充滿了智慧。在大洪山打了半個多月,楊讚謨充分顯示出他的才幹,靳同軒靜靜的呆在一邊,欣賞著楊讚謨的表演。從應山紮營開始,楊讚謨的智慧就無時不在影響著全軍的攻防。第七軍軍長張淦是修道的,他隻做一件事,審核楊讚謨的軍事計劃並負責簽字,審核的方式也很雷人,用羊角卦板。副軍長王讚斌則負責監督實施。不知道楊讚謨離開第七軍後,張淦會不會自己親自做點策略方麵的事,也不知道張淦用羅盤打仗會打出個什麼結果。
“同軒。”耳邊傳來楊讚謨的聲音,靳同軒回過神來,應了一聲。
“聽說你現在還掛著徐平那裏的職務。”楊讚謨問:“從皖東離崗來到皖西,不會隻是跟著莫敵閑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