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補(三)(1 / 2)

第十一章 野補(三)

回到麻埠,恍若隔年。

莫敵從三月離開麻埠,那時還是春寒料峭,山頭一片枯黃,枝頭沒有一絲綠『色』,先去蚌埠滁州走了一圈,再到禮山隨州走了一圈,不知不覺,已是年中。走進自己在麻埠租賃的那間小院子,親切而又陌生。梅雨季節已經過半,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院子裏充斥著一股黴味,讓人直想把院子的瓦頂掀開,讓日頭直曬進來。

然而,比撲麵而來的黴味更多的卻是一大疊的電報紙,這些都是四十八軍參謀部送來的電報抄件,看來,參謀部並沒有忘記,莫敵還擔任著四十八軍的情報主任,並不因為區壽年軍長的離去而免除。

歸途的第三天,莫敵們還是采用了汽車作為交通工具,並不是因為汽車有多麼優越,而是因為歸心似箭,汽車已經回到麻埠,大車還在路上晃悠。警衛連的弟兄們在打掃衛生,莫敵已經坐在通風比較好的門廳裏,開始把電報稿一份份的翻閱。

六月十五日之前的電報稿沒有什麼新意,參謀部有的,莫敵那裏都有,參謀部沒有的,莫敵那裏也有。有新意的是六月十五之後,在大洪山的最後幾天直到返回麻埠的這些日子發生的事,在大洪山,莫敵不再呆在參謀部裏,他率領特務團與淩雲上、顏僧武在大洪山打出了感覺,打出了興趣,打出了藝術。

沒有了重炮,日軍成了殘廢,梅雨,又讓日軍成了瞎子,武漢機場的起不了飛,信陽機場的飛機能起飛,卻不能飛到大洪山,這邊的大雨會把飛機從天上衝落。莫敵對淩雲上開玩笑說,中國的老天不會幫日本人。

最後一仗是剝皮仗,按照靳同軒的說法,是要剝掉日本一層皮,讓他們*『裸』的回武漢。日軍四十師團接到撤退命令後,準備退出打了二十天的大洪山,這是一塊傷心地,打了二十天,除了損兵折將沒有寸進,開始還能在川軍那裏找到一些勝利的感覺,接下來就隻能在桂軍那裏品嚐到蹩屈的味道。撤退是沒有問題的,照日本人的想法,日軍在中國戰場,進軍可以受阻,但撤退從來都是十分輕鬆的,因為中國軍隊每次作戰都是打得十分疲憊,恨不得日軍早點退出戰區,不會對撤退的日軍作太多的挽留。

天穀直次郎悲哀的發現,自己的命運竟然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別人可能進不了,自己居然退不下。

撤退的命令不僅是四十師團收到了,負責監聽的軍情部也在同一時間聽到。

“日軍想走!”參謀部的一片沸騰。戰役終於結束了,自己又可以回到麻城羅田,恢複到之前的局麵,在鄂皖邊剿剿匪治治安,泡泡姑娘打打牌,最起碼,這一回,自己又活了下來。

“不能讓日本人走得這麼輕鬆。”莫敵對淩雲上說。

淩雲上點點頭,說:“就算第七軍讓,我們八十四軍也不能讓,我還要再殺幾個日本人,為師長報仇。”

“好,我陪你!”莫敵說:“就算第七軍特務團抽回,我還有一個警衛連一百多人,也能收拾幾個鬼子。”

當莫敵向第七軍副軍長王讚斌提出要趁日軍撤退時再戰一場時,已經接到戰區命令撤出戰場的王讚斌沉默了,說:“軍心已上歸途,隻怕難以聚集。更何況窮寇莫追,要知道困獸猶鬥,沒必要在這種時候再搭進戰損。”

莫敵正想告退,楊讚謨叫住了他,說:“天縱稍等,我征求一下各團的意見,以自願為原則,不作強行要求,如果有人願意出戰,我就把他們交給你。”

通過短時間的征求意見,顏僧武和他帶領的516團全團願意留下,王讚斌也說服了特務團留下,此外,留下來的就隻有覃國升的警衛連和李柏成的炮團。第七軍軍長張淦雖然喜好羅盤,並不耽誤他成為一個有戰爭嗅覺的將軍,獲悉莫敵顏僧武們要最後一戰,手占一卦,或者是因為卦相不錯,於是向全軍下了一道命令,雖然上峰要求第七軍撤出戰場,但是卻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間,既然如此,要求第七軍原地待令,做好戰鬥準備,即使不主動進攻,也必須時刻準備接應。

八十四軍的張光瑋態度完全不同,他帶著兩個步兵團,已經做好了作戰準備,就等莫敵的方案出台。

莫敵的作戰方案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粗糙,如果用一個字還形容,就是“累”。他讓張光瑋帶著兩個團,冒著暴雨將日軍撤退路邊山穀右側的一個堰塞湖堤壩加高,讓雨水積攢得更多,同時,把壩口埋好*,準備隨時炸堤放水。張光瑋笑莫敵,這招水淹七軍是好招,但是水太少,隻怕淹不了什麼人。莫敵笑著告訴張光瑋,不是想靠這點水把日軍淹死,而是想通過這些水,把日軍的退路稍作阻擋,讓日軍在水邊集結,毫無準備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張光瑋雖然不知道莫敵為什麼要讓日軍毫無準備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隻是覺得這樣做應該有一定的道理,最不濟也能把日軍嚇上一大跳,於是,帶著兩個團當上了工兵。先用汽車內胎充滿*,埋在堤下,用電線引出啟爆裝置,然後開始往上麵填土。人多力量大,很快,一座大堤就出現了。經過一個晚上的積水,裏麵的水高了近三米,之前的小堰塞湖變成了有點浩『蕩』感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