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補(十一)(1 / 2)

第十一章 野補(十一)

在天還沒有黑透之前,莫敵帶著隊伍來到深溝鋪,不用問人,一眼就看到了師部所在,那是本地最氣派的一棟房子,如果猜得不錯應該是當地某姓的禮堂,高大的山牆,頂上還能看到琉璃瓦當。還沒有走進屋,就在外麵一棵不小的鵝掌揪下見到副師長譚何易。譚何易正拿著一本不知從什麼地方找出來的線裝老書在搖頭晃腦的讀,看到莫敵來到,卷起書本,迎了過來,他們兩個,在當年526旅時一個旅長一個旅副,算是老搭檔,很熟悉。“天縱到了!”譚何易笑著說:“辛苦了!”

莫敵打量著麵前這位比自己足足大了一輪的前搭檔,大半年不見,竟白胖了一些,之前見棱見角的臉有了曲線,高高的鼻子尖尖的嘴邊居然有了腮肉。也不敬禮,第一句問的是:“譚兄好!師部怎麼搬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誰出的主意!”譚何易大笑,說:“是集團軍的主意。我們也才搬到這地方不久,地方狹窄,百廢待興,千頭萬緒,正煩著呢。你們來到,連個住處都沒有,今天晚上你們還得睡帳篷。”

一路的崇山峻嶺,過了古佛堂,山穀裏出現了一點比較寬的穀地,師部就安頓在穀地靠西的一側,地名也不大氣,叫深溝鋪,顧名思義,深溝裏的一間鋪麵。確實如此,門前還能看到一點空地,屋後就是入雲的山峰。此地已經處於大別山腹地,周邊均是高山環繞,空氣新鮮,早晚清涼,暮『色』中藍天白雲更如水墨丹青一般,引入入勝。莫敵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地方肯定安全,估計日本人走錯了路也走不到這個地方,選擇這個地方給176師作師部,集團軍總部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譚何易告訴莫敵,過年後師部才從衡山鎮搬到這裏,當時就想成立176師的野補團,由野補團負責這一地區的防務,後來才發現,這個地方物資極度不足,養活一個師部已經十分勉強,如果再增加一個千人之多的野補團,隻怕山上的樹皮也要剝掉一層,因此一拖再拖,野補團一直沒有組成。這次大整編,大勢所驅,野補團成立勢在必行,可是176師的物資問題仍然沒有改變,師部想來想去,才想出一招,與眾不同的把野補團與師部分離,讓野補團另駐嶽西。

選擇這裏作為176師的駐地,二十一集團軍可謂用心良苦,旗下兩軍,各據一地,四十八軍在皖西,第七軍在鄂東,這裏雖然距離英山縣城比霍山縣城近,仍然屬於皖西的地盤。很明顯,把176師放在這裏,目的,就是為了把勢力向鄂東方向延伸。

“從這裏往西南方向走100裏,就到英山。再往西過去不到100裏,就是羅田,你應該知道,羅田意味著什麼。”譚何易說。

莫敵點點頭,172師就駐守在羅田。能夠有172師在西線駐守,176師師部在這裏可謂高枕無憂。莫敵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如果鍾紀能夠調到172師當副師長,自己就可以去羅田看他,想到這裏,莫敵心中有一些喜意,玩得好的這一夥,鍾紀的軍銜最高,中將,軍政部第10補訓處處長。這次出任172師副師長,有人說是委員長親自點的將,因為兄長鍾毅殉國,有前赴後繼的意思。

然而,這份喜悅並沒有保留多久,第二天一早去師部報到時,參謀長李尚第一句話就把莫敵的這小喜悅衝得幹幹淨淨。李參謀長對莫敵說:“第七軍已經接到命令,全軍移到立煌,向西北防禦。”

第七軍走了!那湖北一帶的防禦由誰負責!莫敵反應很快。

李參謀長接著說:“從深溝鋪到嶽西,有兩條路,一條是從太平畈到包家、青天、來榜,到嶽西,兩百裏,走路大約三天。還有一條從深溝鋪到英山,再從英山往東,回嶽西,這條路多八十裏,需要走四天。這次你們要走一趟遠路,師部的意思,是要你們熟悉這條路。七軍離開麻城和羅田後,我們這裏就是前沿。從武漢過來的日軍,沒有任何阻擋,就能直達我們麵前。你知道,我們師的主力都在長江沿線,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首先趕到位的隻能是你們。”

莫敵點點頭。聽李參謀的話,他的野補團以後就駐守在嶽西,與一個常規的守備團沒有什麼不同,與176師的另外三個團比較,唯一的不同就是其它團有兩個縣的駐地,野補團隻有一個縣而已。之前,自己的理解應該有偏差,自己以為,野補團主要工作應該是在各地進行運動野戰,隨時增援,隨時『騷』擾,隨時撤退,至於嶽西,隻是自己的大本營而已。

靳同軒第一次認識這些長官,除了敬禮就是老老實實站在一邊,一句話也不說,一副乖寶寶的樣子。其實每聽一句話,他都在不停的思考,有些話能翻出點浪,有些話就不疼不癢。第七軍離開麻埠開往立煌是必然的,目前安徽的政治軍事中心在立煌,一切條令都從這裏發出,作為二十一軍的打手,第七軍必須在身邊,隻有收在身邊的拳頭才能伸出去打人。至於第七軍會打向何方,皖東的可能『性』最大,自己就是從那個地方出來,厭倦了那裏的爭鬥,看穿了那裏的磨擦,不想把大好的青春浪費在無聊之中,才選擇了第一線。隻是有一點不明白,既然野補團在嶽西要兼顧西邊,為什麼不把英山也劃到野補團的駐守範圍,多一個縣納糧豈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