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同軒不好問,但是他會唆使莫敵問,悄悄的在莫敵背上用手指寫了兩個字:英山。靳同軒剛開始手寫,莫敵就感受到了,他知道靳同軒不會開玩笑,一定是有所圖謀,表麵不動聲『色』,實際在認真的感受,當明確是英山兩個字時,知道了靳同軒的想法。向李尚問道:“參座,從嶽西到英山,兩百餘裏,兵法雲,百裏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趣利者軍半至,慢了趕不上軍情變化,快了戰力基本上衰減為零。我有個意見,能不能我團在英山設一辦事處,囤一營之兵,以備不測。”
李尚眼前一亮,點了點頭,說:“我跟師長商量一下,如果可行,就向軍部報告。”
莫敵繼續說:“如果不行,也有辦法解決。”
“嗯,你說。”李尚很有興趣的看著莫敵,在自己看來無法解決的,居然在莫敵這裏,有如此多的解決之道。
“七軍撤走,羅田英山一帶一定人人自危,我們正好派出幾支小部隊,協助羅田、英山縣黨部和縣府組織起守備大隊,能夠達到一個團的編製最好,如果達不到,營級也行,由我們的人當任教官,打造兩支附屬部隊。”莫敵想起了望江的吳萬年和懷寧的郝文波,這些人,有時候也很能頂用的。
李尚沉『吟』了片刻,說:“我努力試試,看看能不能有效,畢竟英山屬於湖北,不屬於安徽。縣府和縣黨部都不受安徽的節製。”
靳同軒實在忍不住了,問道:“英山不是安徽的嗎?怎麼變成湖北的了?我記得宋鹹淳年間,羅田一分為二,西為羅田,東為英山,屬六安州,民國初年(1912年),屬安徽省淮泗道,民國三年改屬安慶道,怎麼就變成湖北的了?”
李尚看了靳同軒一眼,這位倒是博聞廣記搖搖頭,說:“民國十九年,赤黨暴動,改英山縣為紅山縣,屬鄂豫皖特區西北道,民國二十一年,赤軍離去後,英山滿目瘡痍,民眾流離失所,竟成三不管地帶,安徽不想要,湖北也不想管,也不知道這個官司是怎麼打的,之後就劃歸了湖北,你看安徽地圖就會發現,這裏生生的挖走了一塊。廖燕公(廖磊)在時,皖鄂並無劃分,第五戰區,統管鄂豫皖區,英山羅田兩縣縣長均由燕公委派。李本一就曾出任一年羅田縣長,莫團長應該知道吧!現在李品仙司令執政,各種管理事務均條例化,與湖北分明涇渭,反而為難了我們!”
靳同軒哦了一聲,原來如此。
到底結果如何,聽從上峰安排!在深溝鋪住了一夜,報到應卯,確定了一些軍餉費用等雜『亂』事務,第二天,莫敵率眾離開。
兩百八十裏路程莫敵準備分成四天來走,不為別的,隻為此處風光秀麗,來一次不容易。師裏下撥了幾頭牲口,把一些物資馱上,士兵們隻需要管好自己的物品。一路走來,到也輕鬆。
靳同軒說的不錯,從深溝鋪往英山方向,先走了一段山路,就下到了山穀,此後一直在山穀中行走。山穀裏一條小溪,一直跟著古驛道流,水流不大,路陡水就急一些,路緩水流也會停下,積成一個個山間的小潭。潭裏的小野魚激起了士兵們的興趣,他們開始塞岔河,抓魚仔,把山穀鬧得人仰馬翻。
覃國升有點擔憂,這麼一鬧,隻怕就是幾個小時,今天的行程就要被耽誤了。靳同軒看著一臉憂國憂民樣子的覃國升,說:“自從當上了政治部主任,國升的智力就越來越差了,看來這個職務讓人變笨。”莫敵大笑,說:“四天走不完就走六天,誰也沒有規定我們的行程,何況我們這是奉命探路,行出有名。”
覃國升明白了,脫下靴子,卷起褲腿,也往水裏衝去。莫敵直搖頭,做一個警衛連長他已經足夠,做個合格的政治部主任,他還差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