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戰餘(五十七)(1 / 2)

第十二章 戰餘(五十七)

要說138師派給偵察連的作戰參謀還真是人才,把十九個小組的情況一綜合,竟然搞出了一份花團錦簇的報告,十九路情況不能詳盡之處,還用自己的思維和想像對分散獨立的情況進行有效連貫和合理補充。報告完成後,交給胡連長和孫誠看,看得兩位欽佩不已點頭稱讚,認為情況就是如此。三人一致決定,把這個報告電傳師部。

第二天一早,野豬凹的鄉民準時來到山神廟前,為偵察連送行,鄉民很客氣,擔著粥,提著餅,一副勞軍的樣子。他們知道,把偵察連攆走,算是從死裏得罪了國軍,送點東西,雖然是小恩小惠,也算是結個善緣。

離開了野豬凹,偵察連回頭向西,他們還有備選之地,那就是廬江西部山區,一個叫黑凹的地方,廬江一地,地勢平坦,山區人口相對稀少,容易藏匿身影。隻是這個地方距離廬江縣城較遠,來回一趟耗時長,如果要去盛橋方向,一天不能來回。

收到偵察連的長篇報告,李本一等師部首腦一致認為,廬江的情況已經大體掌握,接下來就是製定進攻計劃,拿下廬江。

作為軍部派出人員,莫敵也參加了作戰準備會議,看完了偵察連的報告,又聽完了整個會議全程。在會議準備結束時,李本一才客氣的問莫敵的意見。莫敵搖搖頭,沒意見。這是138師的事,自己有意見也不應該在會議上提,更何況,自己也不是太明朗,不好憑想像就『亂』發表看法。打仗是很嚴謹的,莫敵對此的要求也十分嚴謹,坊間傳說莫敵打仗神出鬼沒,靈活多變,孰不知道所謂的靈活是在嚴謹基礎上的靈活,對情況掌握得越精確越透徹,作戰的手法就越花樣翻新遊刃有餘。對於138師,莫敵是陌生的,李本一多年不在一起共事,也不了解他的思路,甚至龔慶元也兩年不見了,有多大的變化不好說。最重要的是,劉青龍部還是不是當年的那支雄兵,還派不派得上用場。

在『毛』坦廠紮營的第五天,曾經的炮連連長,李本一特地從明光帶來的炮營負責人,138師參謀部副主任梁宜生中校到了『毛』坦廠,他也帶著劉青龍團的兩個連,負責押運第三批糧草。押送第二批糧草的趙學良莫敵見過了,本來就不太熟,見麵也就是客氣了幾句,但是梁宜生就不同了,梁宜生也算是莫敵從宜山帶出來的老人,自有一番情誼。

見到這位曾經的手下,莫敵好一陣發楞,這位可謂大變樣,肚子滾圓,能有兩年前的兩倍粗,如同一個待產的孕『婦』。腦袋圓脖子粗,軍裝的風紀扣也無法扣攏。看到莫敵,立正敬禮,橫在額前的手,形如豬蹄。

“我『操』,這是怎麼長的?”莫敵驚訝之餘,衝口而出。

梁宜生大笑,說:“吃得好睡得好,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不知不覺,就長成了這個樣子。”

把梁宜生帶回自己住的院子,親自動手殺了隻雞,穿湯後,對飲。衛隊離開後,莫敵帶著兩個機要員一台發報機住在這半個院子裏,也沒有再安排其他人入住,很是清靜。梁宜生來了,正好作伴。目前的梁宜生也是光杆司令,兵無一個,炮無一門,仍然是閑人一枚。

在他的嘴裏,莫敵知道,徐平的挺進軍在改組為第十遊擊縱隊後炮營就不了了之,炮營的士兵調到其它部隊,作為炮營營長,手下無兵無炮,閑置了兩個月後,在縱隊司令部任參謀部副主任,實際上是跟著徐平身邊,做點打雜的小事。梁宜生告訴莫敵,李本一到了明光、顏仁毅到了蚌埠之後,徐平的挺進軍就名存實亡,軍不軍民不民,還背著個軍統特務的帽子,惡心鬱悶之極。徐平在這種鬱悶之中,遇到了赤黨的徐海東,受其影響不小。李本一來了138師,徐平升任第五區專員,徐海東才放心的離開明光,去了蘇北。

梁宜生相當能吃,吃相也很凶悍,帽子一扔,解開衣襟,大肚子往上一摟,大馬金刀一坐,筷子手裏一『操』,就是一副標準的吃貨派頭,莫敵笑著問這麼胖還能不能行軍?梁宜生說不耽誤事,就是出汗多一些。

莫敵暗歎不已,且不說滄海桑田,兩年不見,變化如此之大,再看已經到達『毛』坦廠的劉青龍部六個連,無論從形象上還是從氣勢上,壓根找不到當年打得高敬庭滿地找牙的那種威風,看來在第五區,這些兵有點退步,起碼是打仗打得不夠。

靠這些兵,想戰勝廬江的王占林,還真需要花點心思。

帶著這些想法,莫敵和梁宜生一路閑聊,來到了萬佛湖。

還真如梁宜生所說,他雖然胖,體力卻不錯,就是出汗多,莫敵還沒有感覺到熱,他已經滿頭大汗,莫敵還穿著薄棉衣,他就一外一裏兩件單衣,還敞著懷,拿著衣襟當蒲扇。趙學良帶著413團的兩個建製營走在他們身後,開始走時還有模有樣,走了三五裏後,就開始顯形,摘了帽敞了懷,中正式步槍掛在脖子上,有些直接就當成了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