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送到『毛』坦廠的物資不少,僅靠趙學良的人搬不完,於是,一大早,414團就全部來到『毛』坦廠,午餐後一起返回,將近兩個團的隊伍,浩浩『蕩』『蕩』,拖了一裏多長,倒也顯得有些氣勢。
莫敵有隨時觀察的習慣,一路上,比較兩個團的狀況讓他找到了樂子,趙學良的人身體強壯,但是韌『性』極差,兩個團的士兵每人分擔了約三十斤左右的負重,開始走得快,走到五顯,趙學良的人就叫叫嚷嚷要休息。韋介伯的人相對弱一些,走得慢卻很紮實,低頭負重,一路很少說話,默默的走。雖然趙學良的人不僅要扛物資,還要負責自己的隨身裝備,比414團的要多一些,但是從整體感覺上看,莫敵覺得414團的戰力應該還在趙學良的之上。
韋介伯414團這樣一支隊伍,卻拿著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王占林一點辦法都沒有,莫敵有點想不明白。如果說王占林的發展變化真的如此之大,即使加上一個綜合實力還不如414團的劉青龍團,是否有所作為。自己是否有必要請桐城的528團周孟雄協助,自己雖然跟528團團長周孟雄的關係一般,跟他手下的營長龍應雲關係還不錯,更何況528團副團長莫仲慶是138師的老人,之前是412旅的中校主任參謀,應該與李本一有同事之誼。如果528團能夠安排一支援軍,用不上自然最好,一旦用得上,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草。
晚上,在雞足堰414團的駐地,召開了一次戰前會議,會議決定,明天,414團立即開往廬江,在馬槽地區與偵察連彙合,待劉青龍部一到,立即展開對廬江的進攻。
會後,莫敵把自己的意見與龔慶元進行了交流,在莫敵看來,這次作戰,明顯缺乏把握,一來是偵察連的報告中太多模棱兩可的語句,二來對於廬江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乏必要的考察,唯一一個對廬江有一定認識的韋介伯被打擊太重,以至於有點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隻會唯唯喏喏聽從上峰安排。莫敵不在會議上發表意見,是因為自己的身份問題,但是並不代表他就把自己放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他看到李本一很需要一場勝利來確定自己在138師中的地位,也看到138師的確需要一場勝利來扭轉當前的頹勢。同樣,也看到副師長崔堅的態度很曖昧,他有點過於強調廬江對手王占林的強大,當然,這可以認為是對自己之前工作失誤的推托,消極,不進取,甚至,對這次進攻還有一定的失敗希望。這個人不適合再呆在138師,負作用大於正麵價值。龔慶元是唯一一個還比較正常的人,作為參謀長,在副師長和代師長的意見產生分岐時,參謀長的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
“老龔,明天部隊就要出發,你們師部對這次進攻廬江到底有多少把握?”莫敵問得很嚴肅。
龔慶元搖搖頭,說:“兩個團打對手一個團,對手還是和平建國軍,應該把握還是有一些的吧!”。
莫敵聽了這一句,知道龔慶元也還是一腦袋的漿糊,一次作戰,布局謀篇,勝算何在,變數何在,可不是單純一個建製可以概括的,自己的野補團是一個團,138師顏俊隆的野補團也是一個團,擺開車馬炮幹一架,自己一個團打對方兩個估計不在話下。歎了一口氣,說:“這種把握有等於沒有,沒有把握的仗我是不打的。我也知道你們為什麼一定要打這個仗,但是總得給自己創造一些條件,理清一些思路吧。我知道你們的想法,以韋介伯團強攻廬江城東的王占林守備團駐地,勝算是消息說,這裏隻有一個營的兵力。然後由劉青龍部打援,援兵從何而來,你們認為是盛橋方向。增援人數最多也是一個營,因此兩個作戰點均占一定的優勢。在你們看來,這兩仗打下,廬江基本上就是你們的了!”
龔慶元不停的點頭,就是這麼回事。
莫敵笑了,問道:“如果廬江城裏不是一個營,而是兩個營怎麼辦?如果對方的增援不是從盛橋方向過來,而是從三河方向過來,又怎麼辦?對廬江大規律的進攻,如果引來肥西的日軍增援,又怎麼辦?肥西到廬江公路隻有六十公裏,汽車不過是兩個時的路程,這可是變數。新四軍退出桐東,缺口港重新得以使用,如果援軍從廬江南邊殺到,又作何補救?自從一一六師團搬到巢縣,巢湖就成了日占區的內湖,日軍的火船在湖上無入無人之境,從合肥巢縣的援軍乘船而至,如何抵擋。廬江不同明光,亦不同安慶西六縣,實為四戰之地,一不小心,就可能演變成大戰役,且莫說138師一支孤軍,就是四十八軍全至,也未必能擋。”
龔慶元越聽越傻,最後,一滴口水落在衣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