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四)
作為貴客,莫敵被淩前鋒留在了廬江縣城,知道莫敵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專門在丁家池邊找了一個古『色』古香的院子給莫敵下榻。不受戴見的韋介伯被淩前鋒趕去了冶父山,與李本一彙合,倒是把顏俊隆的野補團留在了廬江東的老綠營裏,理由是顏俊隆的隊伍比較本份。其實,不是顏俊隆的隊伍本份,是他們沒有囂張的本錢。野補團從霍山但家廟出來時,是以輜重運輸隊的形象出現,除了一個警衛排,其它人都沒有攜帶武器。接到出兵廬江的命令,顏俊隆兵分兩路,一個營返回但家廟把全團的武器運來,兩個營則日夜兼程,從萬佛湖趕到廬江。一路上,大多數人都是兩手空空,這樣的隊伍能有什麼資格囂張,卻沒想到得到一個評語:本份,這也算是意外之收獲。直到野補團在老綠營住下一天之後,運輸武器的隊伍才到,野補團也才算是告別空空兩手的境地,雖然配發的武器大多是老式的漢陽造,但是起碼也能『射』出子彈,不至於在遇到敵人時赤手空拳。
莫敵在廬江城裏過得愜意,品味著千年古城蘊涵的濃濃文化。廬江城地勢較平坦,河塘環繞,水杉叢生,樹木蔥鬱,白鷺翔集。曆盡滄桑古城牆大多已經拆除,但遺址依舊,古城池地貌依然,護城河依稀可見。清清碧水,淒淒蒿草,與古城舊址相伴相依。雖時過境遷,仿佛仍能看到當年諸候爭雄、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戰爭場麵。三國時,一代梟雄曹『操』在此築城為都,囤糧積穀,『操』練三軍,欲與隔江相望的東吳決一死戰。民國初年,“清末四公子”之一吳保初曾賦詩一首《大城畈》以詠廬江古城。遺址淒悷大城空,斷垣頹壁落殘紅。荒塚厚土埋征骨,戰馬嘶咽泣江風。今有幾朝帝王在,不見當年稱霸雄。功名千古垂青史,家國興亡俯仰中。仿佛是受吳保初的詩意所影響,莫敵的閑逛竟也有了些許懷古的意味。
每日裏,莫敵在廬江城中閑逛,大荒田、小荒田,老曹山、小曹山,周婆墩,喬公墓,金牛晚眺、青簾漁火、水濂雨聲、繡溪春漲……流連忘往,樂不思蜀。渾不知在東北十數公裏處,冶父晴嵐的風景之地,一場大戰即將拉開。
王憲林遇伏身死的消息,迅速傳到廬江南部諸鄉鎮,散落在南部的王憲林二營的五個排,大難臨頭各自飛,其中兩個排星夜逃離,繞過黃陂湖,去盛橋投奔王占林。有一個排直接散夥,各奔東西,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莊。還有兩個排,很是光棍,派出代表進入廬江,找到警局局長嚴寬,要求入夥,嚴寬把代表帶到淩縣長辦公室,淩縣長大喜,立即把這兩個排任命為當地警所和財稅所的負責人。嚴寬之前留在老綠營的傷兵都轉到了縣城,打算治好後放到各地負責治保,有了兩個排的加入,人數上寬裕了很多。
兩個投奔王占林的排,把廬江的最新情況報告了王占林,138師大兵壓境,把王占林嚇得魂飛魄散,第一個念頭就是放棄廬江,撤向巢縣。就是準備撤兵之際,巢縣116師團的命令到了盛橋,要求王占林就地警戒,拖住廬江的138師,巢縣的援兵已經出發,彙合合肥、安慶方麵的援軍,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138師,收拾在廬江。
王占林這才定下心來,把警戒哨直放到冶父山邊,警惕敵軍來攻。李本一在冶父山防守,王占林在盛橋防守,兩方各守一地,一時到也相安無事。
李本一在冶父山住了兩天,迎來了韋介伯的414團,有了413、414兩個團,李本一底氣大增,吩咐劉青龍和韋介伯做好防衛,自己跟龔慶元帶著衛隊去了廬江。還是在霍山跟莫敵小喝了兩杯,到了廬江還沒有表示表示,既然已經拿下了廬江縣城,與莫敵小飲兩杯是必須的。在李本一看來,138師拿下了廬江,占據了巢湖南的一塊實地,莫敵也算是完成了軍部的任務,應該回去了。雖然擔任著四十八軍參謀部主任的虛職,畢竟還是176師野補團的團長,一團之長長期不在崗,是會惹麻煩的。
走進廬江城,李本一立即被這裏的祥和氣氛吸引了,廬江,完全沒有戰後的景象,也沒有為冶父山即將展開的戰事而緊張,太陽照在凱子街的石板路上,暖洋洋的,寬不足五米的老街,顯得十分活躍,兩邊二層木製紅漆.黑『色』小瓦,白『色』封火疝的樓房成了最常見的主體建築。街邊的鋪麵,耀眼的各式各樣店牌吊掛在門前,招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招旗下,是熱情的掌櫃們,他們大聲的向過往的行人招呼著,介紹著自己的產品。著長衫的文人,立領青年裝的學生,肩挑的搬運工人,推小獨輪車運輸者,臉上分明寫著平靜而安逸的心情。挑夫肩作路,獨輪碾石溝,煤鹽貨不絕,水泊千裏舟,李本一被廬江感染了。
在四牌樓十字路口,一個寫著廬江春歇的招牌引起了李本一的注意,招牌下甚是熱鬧,客人進進出出。在門口,李本一伸頭一看,是米粉店!有日子沒有吃到米粉了!同行的龔慶元也笑了:這是米線店,客人不少!李本一說:嚐嚐?龔慶元點點頭,嚐嚐就嚐嚐。先問店家收什麼錢,店家笑著說,隻要是錢就收,龔慶元開玩笑問,日本人的軍幣收不收,店家一個字:收!李本一驚訝的看著店家,眼中盡是不解,這還真夠漢『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