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三)(1 / 2)

第十三章 換防(三)

梁宜生派出一個排飛跑到廬江東老綠營接莫敵時,莫敵正在老綠營中四處閑逛,這座老綠營是前清鹹豐年間所建,為了與當時鎮守安慶的太平軍大將石達開抗衡,這座軍營可謂重要之極。這裏的統兵將領是著名的副將奕興慶,這位正白旗的將領曾經在廬江和桐東一帶與石達開的手下大將石鎮吉多次交手,打得難解難分,不分勝負。細細的品味這座軍營,到也很有幾分意味,協領指揮部很有點北方四合院的感覺,建造得很精致,雕龍畫鳳,很是大氣。大門口有一副對聯,由木頭刻就,因為年代久遠,字跡斑駁,還能勉強看得出字樣:怒踏長河,揮鞭逐寇心誌遠;氣衝霄漢,長劍披彩衛神州。字體剛勁有力,雕工亦不俗,看來在百年前,即使是建造一座軍營,也要極力追求盡善盡美。

梁宜生派來的人喘著粗氣,告訴莫敵在朝陽門前發生的事,要莫長官前去應付,莫敵笑了,這個梁宜生,還真是爛泥糊不上牆!讓回營的弟兄接過老綠營的警衛工作,莫敵帶著自己的衛隊登車出發,之前搭架子的日產脫兔上的高架子已經拆下,正好用來當個腳力。

當莫敵來到朝陽門時,這裏的氣氛並不友好,縣長淩前鋒大人正惡恨恨的看著麵前的韋介伯,神情激動,手舞足蹈的叫罵:“怎麼能讓活人自生自滅!還有點人『性』沒有?都是中國人,都是自己的同胞,在戰場上火拚也就罷了,作戰結束了,救死扶傷,不能不為。老祖宗傳下來的義兵說,你們難道全部忘記了!”

莫敵問了問韋介伯的衛隊,衛隊長告訴莫敵,從廬江南逃的王憲林部,毫無意外的一頭紮進了韋團座布置的埋伏圈,一陣排槍,死了大半。補了一陣槍後,走近查看,王憲林死了,隻有二十來個活著,還一率身上帶傷。因為擔心廬江城,韋介伯沒有逗留,帶著人跑步進入廬江城,至於那二十個身上帶傷的建國軍士兵,就扔在那裏讓他們自生自滅。

縣長淩前鋒聽到韋介伯的話,立即就冒火了,他本來對韋介伯就沒有什麼好印象,這一下有了借口,還不趁機起浪。韋介伯也不是善人,被罵得火起,正想開口回罵,要與淩前鋒較一短長。

莫敵走近韋介伯,本來想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卻發現韋介伯太高,拍肩膀有點別扭,隻好拍拍他的背,說:“介伯兄稍安勿燥,待莫某先作婉轉。”

走上前一步,對正在唾沫四濺的淩前鋒拱手道:“請問可是淩縣長當麵?”

淩前鋒這才收了聲,對麵前一臉笑容的莫敵也拱手道:“正是淩前鋒,不知這位長官如何稱呼?”

“莫敵,莫天縱。”莫敵自我介紹說。

“莫敵?”淩前鋒稍稍一楞,問道:“可是嶽西的莫天縱?”

“正是。”莫敵回道:“初次來到淩縣長的地盤,還要請淩縣長多多關照。”

“莫團長來到這裏,可是176師來到廬江了嗎?”淩前鋒有點驚喜的問。

莫敵搖搖頭,說:“莫某是以四十八軍參謀處主任的身份來廬江督戰,並非176師來到廬江。”

“唉!”淩前鋒歎了一口氣:“我還以為是176師到了廬江,原來還是138師這支破落部隊,難怪韋大人不守義兵說,不救死扶傷,做出這等慘無人道的行為。”

“韋團長也是耽心廬江的戰事,所以才匆忙趕來,還請縣長大人理解。”莫敵說:“至於收拾戰場,現在去處理也還來得及。到是下一步如何與縣府接洽是當務之急,縣長大人不會就在這朝陽門口跟我們商談吧。”

淩前鋒這才側身讓了讓,與莫敵並肩向牌樓路縣『政府』走去。韋介伯和梁宜生帶著人也準備跟著入城,淩前峰停下了腳步,說:“大軍是否就不要入城了,無端端擾『亂』民眾正常生活。”看了看嚴寬,對莫敵說:“嚴營長對廬江城十分熟悉,能不能請嚴營長率部接手警局,維持廬江治安,也不至於讓民眾驚惶失措。”

莫敵點點頭,讓嚴寬帶著他的一百五十人接手警局和稅局,韋介伯帶著警衛排留下,其餘人等由梁宜生帶回老綠營。同時讓人去到大西門外通知野補團,到城東老綠營彙合修整。

看到莫敵能夠接受自己的意見,淩前鋒很高興,對身邊的人說,送十頭豬十腔羊去老綠營勞軍,大米瓜菜多多益善。

韋介伯跟在莫敵身邊沒有說話,心裏對莫敵很是佩服,這位莫上校,年齡比自己小,資曆比自己淺,個子更比自己小,派頭也未必強過自己,但是,很輕易的,他就能夠與淩前鋒達成共識,勾通能力遠在自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