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六)(1 / 2)

第十三章 換防(六)

雖然不在莫敵的計劃裏,也沒有得到176師的命令,但是,送到嘴邊的肉,不吃一口,不是劉仁開的風格,這個藏身在嬉子湖裏的176師獨立大隊的大隊長,深知送上門的生意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更何況送貨上門的是建國軍第六師的第十一旅、一支在劉仁開看來的弱旅中的弱旅。

安慶增援的部隊是建國軍第六師的第十一旅,確實不強,典型的拚湊旅。因為上一次的運兵船被莫敵打掉,嚴重耽誤了第六師的成軍。為了讓第六師達到滿編,南京建國軍司令部不惜采取拆東土牆補西牆的法子,從蘇北把圍堵新四軍的隊伍中抽調部分,又在皖南地區新抽壯丁,以及在南京周邊招兵買馬,好不容易湊足了三千多人,租用了一條商船,連夜送到安慶。到了安慶後才發現,這三千人簡直不能用軍隊的形容,從蘇北過來的還好一些,這些人大約是蘇北保安軍出身,之前是國民革命軍八十九軍李守維的部下。去年十月,李守維在黃橋與新四軍粟裕部大戰,驚了座騎,掉進一個不算深的小水氹裏,死於非命。有道是樹倒猢猻散,李守維死了,部下也作鳥獸散,很大一部分為了活命,轉投了建國軍。這回抽到安慶,算是異地從軍,也是任援道的治軍之道。隻是這些人的武器有點太差,士兵沒有一條三八步槍,甚至沒有一條中正式,連漢陽造也是少數,大多是鞏縣造的元年式步槍。這種槍使用漢陽造的圓頭彈,『性』能卻遠遠不如漢陽兵工廠生產的老四年式,更長更重更笨,更沒有準頭。

這些人到了安慶後,劉作欣一眼就看出他們作戰能力之低下,為了以最快速度提高主力部隊的作戰能力,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把高河埠劉進團和官橋驛劉邁宰團的三八式全部收上來,武裝第十一旅。換了裝備的高河埠守備團和官橋驛守備團的士兵,頓時成了大雜牌,之前放在倉庫的中正式成了首選武器,漢陽造、鞏縣造也發到了士兵的手中,即使是這樣,槍支仍然嚴重不足。高河埠守備團為了讓手下的弟兄不至於空手,駐守棋盤的孫權營長想了個辦法,向527團彭伍買了一百多支早已淘汰的龍州快利,好在龍州快利通用7.92口徑的子彈,不至於淪為燒火棍。

第十一旅在劉作欣的送別下*出發,人手一支三八式步槍,配備了鋼盔背包,新軍裝新軍帽,新綁腿下麵是新的黑布鞋,到也顯得兵強馬壯。遺憾的是沒有步兵炮,沒有曲『射』炮,甚至擲彈筒也沒有,算是很純粹的步兵。十一旅旅長是個熟人,莫敵在衡陽遊幹班的老同學,八十九軍的老人,從蘇北過來的李仕貴。這位去年流年不利,在與新四軍黃橋大戰時一不小心負了重傷,差點沒有送了小命。好在有幾個還算忠心的手下,頂著槍林彈雨把他從戰場中抬了下去,算是把命撿回。隻是活著還不如死了,就在他昏『迷』之際,走投無路的手下投了建國軍,他也稀裏糊塗成了建國軍的一員,還升了一級,上校升成少將。槍還是那把舊槍,皮帶也還是那個舊皮帶,隻是把頭頂的青天白日帽徽改成了五彩五角星,李仕貴就成了傳說中的漢『奸』。

按照建製,十一旅算是滿編,下轄偽27團和28團,連同輜重營和行政後勤人員,共計四千二百人。四千多人的部隊,在安慶到廬江一線,可謂是絕對強大的存在,自從張雲逸的新四軍江北縱隊離開後,在這一地區還沒有這麼龐大的軍事單位。李旅長對此十分了解,因此對去廬江一遊,認為是絕對安全的。然而,他卻沒有想到,才走了一天,還沒有到鮑衝,剛紮下營寨,就遇到了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角『色』,那是比莫敵更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劉仁開。

十一旅剛過楊橋,就落入藏身在大龍山的劉仁開偵察排的監視之中,兩個主力團一前一後,中間夾著的是旅部,步子走得不快,也還算是精神,畢竟是頭一天行軍,不算太累。就在大部隊走過,劉仁開的人決定現身之際,後麵又出現了一夥建國軍,連忙退回到觀察點,仔細一看,是十一旅的輜重營。輜重營拉的東西不少,大箱小件,一百多掛大車。從安慶過來的這條路,路麵不寬,適合馱馬運輸而不是大車,有些路麵需要簡單的修整後,大車才能通過。艱難行走的大車,漸漸的拖在大軍後麵,距離越來越遠。

接到偵察員的消息,劉仁開已經確定,今天晚上建國軍的行程不會越過鮑衝。鮑衝是一條低矮的山穀,入口窄出口寬,中間是平緩的穀地,兩邊是森林密布的緩坡。偽十一旅還沒有到,劉仁開的人已經提前到了這裏,劉仁開的計劃很簡單,在下半夜,搶劫建國軍的輜重,要速戰速決,能弄走的盡量弄走,弄不走的一把火燒掉。

劉仁開並不希望在這一戰中繳獲多少物資,目的是搞掉對方的輜重後,迫使對方再從安慶調撥物資,因為想打跟隨大軍行動的輜重的主意不容易,但是搞落單的輜重就容易得多,從安慶到廬江,怎麼樣繞也繞不過嬉子湖,隻要十一旅在廬江打響,這條通路就是劉仁開的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