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十八)
莫敵在桐城的古城牆遺址上已經走了十天,中途還去了一趟孔城,逛了一天的老街和桐鄉書院,算是把清代桐城派一脈理了一遍。這是一個充滿文化的地方,讓莫敵飽飽的品味了一回。相比而言,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桐城的古城牆,古城牆雖然拆除,但是根基仍在,古人建城,非常的紮實,內外采用石條,中間夯以泥土,但是牆則全部由巨大的三條砌成,石條之間,嚴絲合縫,難入薄刃。在莫敵看來,四四方方的城池是常見的,像桐城這種圓型的就比較稀奇,不僅是圓型,還搞了八個門,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方位,分別是休門、生門、傷門、杜門、景門、死門、驚門、開門。一般來說,開、休、生三吉門,死、驚、傷三凶門,杜門、景門中平,但運用時還必須看臨何宮及旺相休囚。古人有歌曰:吉門被克吉不就,凶門被克凶不起;吉門相生有大利,凶門得生禍難避。吉門克宮吉不就,凶門克宮事更凶。所以古桐城在建城之時就不留死門,城門的外型雖然在,卻沒有門洞。不過把杜門也不留門洞,就是莫敵不能理解的了,也許又是什麼講究吧。
莫敵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時間在桐城逗留,是因為軍部的一個電報,參謀長楊讚謨在電報中要求莫敵率警衛營在桐城暫留半月,食宿由528團承擔。此次176師野補團廬江作戰的費用,軍部已經讓人送到嶽西,以法幣結算。野補團是日械部隊,四十八軍沒有物資可供補充,用法幣結算,也是個好辦法。至於莫敵與警衛營逗留桐城,528團的接待費用,與此次作戰的物資補充一起,軍部也已經送到嶽西176師師部,由師部一並下撥。
莫敵不知道軍部留他下來是何用意,問周孟雄,也搖頭不知。不知也有不知的好處,於是就有了毫無掛念的桐城十日遊,姚元之舊館、姚瑩故居、吳樾故居、方以智故居,啖椒堂、左公祠、告春及軒,張廷玉墓園。隻要是個叫得出名字的,都去逛了一回,後來實在找不到樂子,去藻青山一遊,還去了碧峰山的響雪泉……
這日,從上排唐家老屋回來,總算等到了四十八軍的第二封電報,搞明白了為什麼讓他滯留在桐城的原因:李本一去了一趟深溝鋪。
李本一去深溝鋪,還是因為韋介伯414團的給養問題。淩前鋒還真是頭倔牛,說了不給就是不給,連省『政府』的話都不好使,他的理由很充足,我廬江縣隻有這麼大,物資隻能提供這麼多,給了一個給不了兩個,廬江城就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誰能夠保我平安,我就把物資給誰,氣得李本一直罵淩前鋒是漢『奸』。李本一是嘉山第五區的專員,淩前鋒一個小小縣長,居然敢如此說一不二,李本一認為完全可以換上一個縣長,也不至於讓廬江一地左右搖擺,首尾兩端。
李本一在深溝鋪訴說了很久,軍長蘇祖馨聽得耳朵起繭,無非是兩個字,給錢。問題是軍長也沒有餘糧,就地征糧是省『政府』的通令。沒辦法,把李本一的意見上報集團軍,請省『政府』協調解決。當天晚上,省『政府』『主席』李品仙的回電就到了,廬江一地這樣做,是得到省『政府』同意的,作為一個敵我雜花之地,淩前鋒的做法雖然惡心,卻正好保證了廬江一地的民生。與廬江相比,其他一些地區,比如無為、滁州等縣,每年國軍、赤軍、偽軍,日軍,你方唱罷我登場,一來就問當地『政府』要吃要喝,『政府』無奈,隻好一年數征,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李品仙在電報末尾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日偽軍從廬江趕出去,就可以理所當然的得到廬江縣的物資。
確定了再在廬江打一仗這個戰略之後,李本一返回但家廟,離開深溝鋪前,唯一的要求就是讓莫敵協助進行這次作戰。
當天晚上深夜,莫敵就接到了李本一的電報,這位,居然用一天時間,從深溝鋪趕到了但家廟,也算是飛『毛』腿了!電報先是致歉,為自己強行留下莫敵致歉,然後就大打親情牌,上陣親兄弟,莫敵必須幫忙。接下來就是要莫敵考慮,拿下盛橋的日偽軍,除了韋介伯部,還需要哪些部隊協助。如果動到176師的野補團,所有的費用由138師負責。
莫敵苦笑著對周孟雄說:“孟雄兄,說不得還要麻煩你擋住南方來的敵人。”
周孟雄搖搖頭說:“南麵不必擔憂,安慶已經無兵可派。”
“那有可能讓你協戰東邊。”莫敵笑了。原則上,莫敵同意周孟雄的意見,安慶的確已經無兵可派,李仕貴部返回安慶後,殘餘部縮編為一個團,再從第十二旅調了一個整營過來為基礎,擴編為另一個團,至於旅直屬部隊,全部缺編。第十二旅本來就不滿編,又抽去了一個營,就隻剩下一千多人,與其說是一個旅,不如說是一個團。至於日軍在安慶的119清野旅團,在李仕貴部出發的第二天,也被抽調了三千多人到江西補充進三十三師團,119旅團雖然建製還在,但是基本都是空營,據可靠消息,日軍正從京都一派征集新兵,補充到119旅團。經過這次調動,安慶方向的日偽軍自保尚且不足,就不用說出城討伐了,因此,周孟雄認為南麵不必擔憂,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