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二十一)(1 / 2)

第十三章換防(二十一)

138師參謀處主任梁宜生這些天一直陪著李柏成,他們有共同的語言,李柏成一到但家廟,就跟梁宜生攪在一起。從但家廟出發時,李本一指定由梁宜生帶著一個由當地民工臨時組成的輜重隊協助李柏成行軍,拉糧草,運物資,盡量降低炮團的行軍難度。炮團出門,除了炮還有彈,此外還有馱馬大車,不像步兵團那麼簡便。走了四天,到了三河,在龍舒水南岸,找了一塊不錯的營地,給炮團紮營。李柏成知道梁宜生想在138師搞一個炮營,就很好心的提醒梁宜生,師一級的炮營,不要指望上頭下撥裝備,隨著抗戰的展開,各大兵工廠的西遷,國軍的裝備越來越困難,使用國械的部隊越來越不得及時得到補充,就連四十八軍的炮團,都不敢再打訓練用彈。如果138師想搞一個炮營,必須向莫敵莫老大學習,在戰鬥中獲取,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梁宜生也深知這個道理,歎了口氣,對李柏成說,估計在138師理炮營,不太現實,能夠弄一個火力補充營,也就難能可貴了。李柏成沒有想到,梁宜生居然有這麼一個想法,忙問這個火力補充營將如何編製。梁宜生問李柏成,知不知道四十八軍和138師的上層調整?李柏成點點頭,就在他離開深溝鋪前往三河前線的這些天,四十八軍和138師都沒有閑著,進行了一係列的調整。四十八軍副軍長莫德宏離開了深溝鋪,回廣西,出任潯梧師管區司令。莫的老部下、138師副師長崔堅在近段時間裏也會調走,潯梧師管區副司令。接手四十八軍副軍長的是第七軍172師師長程樹芬,接任138師副師長的是李品仙司令的親侄子李英俊。這位李副師長去年9月才從陸大正則班十六期畢業,之前出任二十一集團軍特務團少將團長職務,是有來頭的。梁宜生告訴李柏成,自己的位置也會調整,原野補團團長顏俊隆接手自己的師參謀處主任一職,自己出任野補團團長。李師座大人告訴梁宜生,這次作戰結束後,就去嶽西176師野補團學習,哪怕是偷師也要學會莫老大的一招半式。梁宜生的初步計劃是,把138師的野補團弄成三個部分,一個如同石重警衛營一樣的野戰突擊營,一個與眾不同的火力補充營,一個輜重補充營,其中最大的是輜重營,紮根在但家廟,像何得貴那樣,把霍山的物資一把抓在手中。李柏成告訴他,如果是這樣,這次作戰結束,就報損四門82迫擊炮,偷偷的轉給梁宜生,成為他的起家本錢。梁宜生樂得一蹦三尺高,在他看來,日械的獲取並不難,難的是國械,特別是國械中最強的金陵兵工廠二十式82毫米迫擊炮。這個炮,非國軍嫡係難以裝備。

李本一到達三河的第二天,李丕成率領412團的兩個營也到了,下午,趙學良率領的413團兩個營也準時到達,這兩營人數有點多,都是五百二十人的大營,可惜就是武器的裝備不到位,槍,人人都有,隻是子彈,卻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因為這夥人,都是之前李仕貴部下,他們的武器,曾經一度成了莫敵的戰利品,還是看在李本一的麵子上,每人發還了一支三八大蓋,也不知道是當時一時大意還是有意為之,子彈一粒也沒有配發。大別山區的二十一集團軍,除了莫敵的野補團沒有其他日械部隊,後勤彈『藥』補充也沒有友阪子彈這一係列,於是就形成目前有槍無彈的局麵。

李本一氣不打一處來,沒有子彈的士兵,除了消耗糧草,沒有別的作用,真要輪到他們搶起三八大蓋拚刺刀,那已經到了生死關頭。還是龔慶元有辦法,讓李本一給莫敵發電報,向莫敵購買子彈。之前在桐城,野補團已經向莫敵買了不少,按照謝騤的情況彙報,176師野補團應該還有庫存。至於購買子彈的銀子,讓謝騤先墊著。當謝騤腆著臉告訴莫敵,自己手裏的錢也不足夠支付時,莫敵笑了,說:子彈先拉走,錢如果少了,就用138團野補團的人頂數。謝騤大笑,說早就知道176師野補團在嶽西過的是神仙日子,這回有錢也不給,正好用來抵債,去感受感受。莫敵瞠目,這到底是便宜了自己還是便宜了誰。

莫敵部把盛橋團團包圍,王占林和鹽田如臨大敵,吊橋高掛,人不『露』頭,連說話都小聲了許多,隻是電報一份接著一份,要北下的援軍加快前進步伐,因為四個崗樓上反饋回來的信息,包圍的中國軍隊不少於三千人,不低於一個旅的人馬。

一大早,戰鬥打響,動手的是廖大炮,他們把步兵炮推了出來,距離盛橋軍營約五百米,把炮管搖下,從炮管裏清楚的看到軍營左下角的崗樓。

填彈,發『射』。

兩聲巨響,左下角的崗樓在一陣煙灰中倒塌。五百米,是靳同軒認為最適合的距離,日軍沒有重武器,連九二式重機槍也沒有,對於五百米外的目標,他們隻能望洋興歎,友阪步槍最遠『射』程二千六百米,號稱有效『射』程一千米,實際不到四百六十米,真要打到一千米,估計彈速之慢,手指能像捉蜻蜓一樣捉住。

接上來就看到廖大炮采用點名的方式,從左向右,一個一個地堡開炸。廖大炮打得不急不徐,炮管打紅了,就歇一歇,炮位推累了,就停一停,反正,日本人給自己弄了個水牢在裏麵,跑不出去,有足夠的時間慢慢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