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三十三)
四十八軍的換防在有條不紊的展開,莫敵的小衛隊,每天都會把團以上的情況彙報到病房裏。羅衛帶著副團長歐陽錦去向廬江縣縣長淩前鋒告別,淩前鋒大縣長一臉的苦笑,不能把野補團留下來,他太失望了。野補團在東綠營呆了差不多一個月,一舉扭轉了廬江人對國軍的認識,這一個月,他們先是搞東綠營的衛生,垃圾弄出了幾十大車,有一些垃圾還是前清的文物,找了一塊收完冬小麥還沒有種下稻子的農田,把垃圾燒了一天一夜才熄了火,當地的老農笑著說,這塊地草木灰之多,三年之內不需下肥。接下來,野補團開始修補東綠營,不論是外牆還是室內,石灰沙漿抿得平整光滑,老綠營頓時舊貌換新顏。淩縣長定時認人把糧食和軍餉送到東綠營,已經完全把他們當成廬江的長駐軍。軍令如山,舍不得也不行,隻好率領廬江父老給野補團送行,心裏卻在祈禱,希望接下來進駐廬江的526團也跟野補團一樣,是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強軍,還是一支能律已不擾民的仁軍。
太湖的覃振元,接到移防的命令,興奮不已,他之前在桐城呆過,知道廬江之富,遠在太湖之上。冶父晴嵐、金牛晚眺、青簾漁火、水濂雨聲、繡溪春漲、黃陂夏蓮、鳳台秋月、白石冬雪,廬江八景,美不勝收。有詩雲:繡溪春漲疊峰狂,秋月台前引鳳凰。白石山頭冬雪冷,黃陂湖內夏蓮香。金牛晚眺橫吹笛,冶父晴嵐暗繞梁。臥聽水濂今宿雨,青簾漁火未收藏。人還沒有走出晉熙,心已經到了金牛。一聲令下:走。
覃振元這一走走得瀟灑,沒想到卻害苦了駐紮在褒隱寺的十一遊第二大隊大隊長吳萬年。
梅城大戰後,第十一遊擊縱隊李盛宗把縱隊司令部遷回梅城,望江縣境內,留下了十一遊第二大隊,這個第二大隊緊跟著526團,背靠大樹好乘涼。吳萬年當了幾年團長,什麼都沒有學會,卻學會了吃空餉,本來三個營的編製,陶少平的三營整體調入527團之後,吳萬年並不把編製補齊,而是保持張喜財的一營和桂傳鵬的二營兩個營不把人員填滿。人馬雖然不多,日子卻過得不錯,吳萬年每日裏在望江呼風喚雨,與華陽的日偽軍捉『迷』藏。華陽作為長江邊的一個重鎮,日軍華中方麵軍司令部十分重視,119旅團在這裏放下了一個日軍步兵大隊,同時還駐紮了一個以團長錢昆為首的望江守備團。吳萬年如同老鼠逗貓,每日與日偽軍你來我往,玩得不亦樂乎。日偽軍不出門,他就惹上去,日偽軍打出來,他就鑽進526團的勢力範圍,讓覃振元給他當打手。
覃振元一言不發離開了太湖,吳萬年還來不及作出反應,華陽的日偽軍就已經出現在褒隱寺。當吳萬年團長下達往太湖方向撤退的命令時,悲哀的發現,日偽軍已經把東方和南方的兩條道路封斷,不僅正麵有錢昆的完備團,側後也出現了全副武裝的日軍。
被堵死了!吳萬年停下了腳步,自己這兩個營加上團部不足千人,怎麼是一個日軍大隊加一個偽軍團的對手。
“這回麻煩了!”吳萬年對兩個團長說。
桂傳鵬也知道,敵軍勢大,目前最佳方案是想方設法突圍,但是褒隱寺是臨時縣府所在地,官多民多,對於這些手無寸鐵的官民,自己不能不顧,就是拚著一死也要先把他們弄出去,不然,真的會被一鍋端。
吳萬年也想到了這些,對桂傳鵬和張喜財說,褒隱寺有一定的地理優勢,西部是茫茫群山,隻要擋住東邊和南來的大道,就能讓官員和百姓率先撤入大山,至於自己,作為軍人,戰死沙場,是為善終。
由桂傳鵬擋住東麵,張喜財擋住南麵,爭取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個小時後,各自分頭撤退。下達這個命令,吳萬年也算破釜沉舟了,因為這樣一來,他的團也就基本打殘甚至打絕,一旦被取消建製,自己的團長寶座也隨之消亡。
張喜財是個很會動腦筋的軍官,看到桂傳鵬走出了作戰室,小聲對吳萬年說:“大哥我們能不能來個緩兵之計?”
“如何緩兵?”吳萬年已經無計可施,張喜財居然還有計可行,讓他大喜過望。
看看身邊無人,張喜財湊近吳萬年的耳邊,壓低聲音說:“南麵是錢昆的守備團,我們可以派人去跟錢昆說,我們打算投降,讓他派人來談判。”
“投降?”吳萬年臉『色』一變:“不行。”
“不是真投降,是假投降。”張喜財連忙解釋:“我們不是要守一個小時讓老百姓先撤嘛,與其守,不如談,打也是一個小時,淡也是一個小時,拖夠了時間,我們走人就是,他錢昆還能擋著我們不讓走。”
“哈哈,這樣也行!”吳萬年樂了,很有道理,拍拍張喜財的肩,讓他負責這件事。
桂傳鵬卻沒有張喜財這麼多的花招,因為他的對手是日本人,即使想談也無法勾通,隻能死頂。好在褒隱寺的地理條件不錯,東邊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山口,把所有的機槍在山口一字排開,一時半會日本人也攻不上來。桂傳鵬告訴自己的三個連長,倉庫裏的子彈足夠打一個小時,打完這一個小時,就走人。三個連長高興的接受了命令,他們知道,隻要子彈足夠,守一個小時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