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四十六)(2 / 2)

薛嶽不是善人,老虎仔名不虛傳,偵知日軍退卻,大喜。決定讓瀏陽河、撈刀河、汩羅江和新牆河又一次發揮作用,成為日軍撤退的天然屏障,讓日軍每一次渡河回撤都是一場惡meng,力求讓日軍的退兵不能渡過新牆河。命令粵軍鄒洪暫編第軍、夏楚中第軍向正麵日軍跟蹤追擊,命令位於撈刀河、汨羅江南北地區的第4軍、楊森第集團軍所屬各軍(歐震第4軍、楊漢域第軍、滇軍孫渡第軍)並指揮韓全樸第軍、蕭之楚第軍和高魁元第軍各依現在位置截擊、側擊日軍。薛嶽的目的很簡單,四次半渡而擊,四次尾擊殘部,利用河流的地利,消滅日軍有生力量。

重慶的老蔣也發現有便宜可占,發電報要求“第九戰區應乘敵疲憊,果敢追擊,乘機占領嶽陽,並應積極破壞武嶽鐵路,分向各路退卻敵人沿途襲擊、伏擊,猛烈打擊,使其不能退守原防;並牽製防守,滯其向武漢方麵轉移,以利第三、第五、第六戰區之作戰“

月日,日軍殘部退回新牆河以北,恢複戰役前態勢,第二次長沙會戰至此結束。

是役,日軍萬人參與進攻,死亡4萬千人,中國軍隊萬人參與作戰,陣亡人數超過萬,略多於日軍。然而卻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勝利,不僅是力量的勝利,更是智慧的勝利,英泰晤士報譏稱:“日本抄襲華軍的鉗形戰術,結果為華軍的鉗形戰術所擊破。”

重慶的蔣委員長興奮異常,委少有的喝了一杯紅酒,發給薛嶽的祝捷電報辭藻之美,浮誇之極,譽此陣為天爐,稱薛嶽為天爐戰將。

薛嶽是個極理智的人,回電認為,此戰之所以得勝,主要是白總長之決策與陳部長之提議,至於伯陵,執行無差錯而已。

蔣委員長回電再讚了薛嶽一番不居功自傲品德可嘉之後,也想起了總參謀部的功績,換了一套配上五星上將銜的軍裝,從桂園來到參謀部。有日子沒有來參謀部了,把值班的參謀人員嚇了個雞飛狗跳,好在老蔣心情不錯,揮揮手,一切從簡。進到參謀總部裏,早有白崇禧迎了出來,白崇禧在韋永平一事向蔣介石表示了效忠之後,就再也不起異心,勤勤懇懇紮紮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深得老蔣滿意。這次長沙大戰之所以能夠取勝,參謀部功不可抹,白總長更是功不可抹。

“健生不愧有小諸葛之稱,這番長沙攻略,可謂環環相扣,可進可退,堪稱傑作。”老蔣笑容可掬,一張瘦臉,宛若一朵殘菊。

白崇禧很是恭敬,小心的陪著笑,走在一邊,說:“在其位謀其事,這是屬下應該做的。”

來到參謀部坐下,蔣介石問政治部的陳辭修在六戰區還是在重慶,白崇禧告訴老蔣陳誠這一個月都在重慶,畢竟,長沙之戰牽掛著所有人的心。蔣介石讓白崇禧派人去請陳誠過來,一起聊天。

不一會,陳誠到了,用浙江話向委員長問好,一副小老鄉的麵孔站在一邊。老蔣問白崇禧和陳誠,怎麼會有這份天馬行空的設想,有這份壓倒一切的決斷。陳誠向老蔣說起了鄭洞國,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委座有一個優秀的學生。

老蔣很高興的把電報直接拍到第軍,問鄭洞國原由,古板的鄭洞國同學在給校長的回電中,半句話不提自己,毫無隱瞞的說起了自己的情報處長劉敬之。不一會,劉敬之的電報也到了總參謀部,劉敬之不敢貪功,老老實實說起,這個想法的緣起竟然是為了給大雲山的梁采林一條活路。莫敵的一個建議,不僅給了梁采林一條活路,還給了三湘大地一條活路,不僅滅敵過半,而且擊退來犯之敵。落點,最後落到了桐城的莫敵身上。

“莫天縱,我記得他,打觀光輪有功,有功之臣。”委員長說:“不是說讓他回桂林學習嗎?怎麼還在桐城?”

白崇禧笑嘻嘻的說:“天縱之前在黃埔六分校有過一年多的受訓,隻是因為滬戰情況嚴峻,未畢業便投筆參戰。所以,他不需要參加為期兩年的高級班,隻需要參加一年的補訓就可以了。政治部有計劃,讓他參加明年六月的補訓班。至於這一年,就先讓他在巢湖地區發揮作用好了,此人之能,無所不能,有神鬼莫測之智,有經天緯地之才,隻是因為年齡尚稚,還需磨練。不久之前發生的廬江大戰,莫敵可謂居功至偉,南擋東殺北擊,一舉拿下兩個偽軍旅和三個日軍步兵大隊。如果沒有莫敵,勝利不會來得這麼容易。”

蔣公大喜,說:“安排一下,後年補訓結束後,直接來重慶,去中央軍校加強加強。”

白崇禧騰身從沙發上站起,“啪”的一個立正敬禮,嚇了老蔣一跳。看到老蔣的眼光,白崇禧說:“屬下代表莫敵謝謝委座的厚愛和栽培。”

此時的莫敵,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入了老大的眼,正在桐城鬱悶非常,加起來,這是第三次被人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