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四十九)(1 / 3)

第十三章換防(四十九)

八卦桐城的最中心,是著名的觀音閣,也許曾經的觀音閣是供奉觀音大仕的場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裏成了一個地名,十字街的中心,不再是宗教場所,而是一家很不錯的酒樓。

酒樓的大名很隨意,很有地方特『色』,居然就叫做觀音閣,不知道會不會犯了觀音大仕的忌。跟著帶路的小哥,莫敵走進觀音閣大門。觀音閣是一棟三層的大樓,一樓是人來人往的大堂,二樓才是正經八百的宴會場所,至於三樓,一『色』的包廂。莫敵沒有上樓,而是穿過大樓進了後院。觀音閣的後院別有洞天,一個小小的蓮花池,池邊竟然還有幾棟小軒閣,半淩於水麵半掩於棕樹,很是別致。

帶著莫敵帶到一個紫雲軒的小閣麵前,帶路的小哥停下了腳步,說:“莫長官請進,蔣主任在裏麵。”

走進閣門,雖然不寬暢,裏麵的陳設卻讓人側目,一『色』的明清古韻,雕梁鏽柱,鏤花木窗。臨窗一張小方桌,桌邊一左一右兩張王公椅,上首主位坐著蔣洪禧。莫敵走入幾步,沒有理睬蔣大主任,被軒閣正中一副中堂吸引過去。仔細一看,竟然是施從雲手錄的一首七律:諸般講解殷勤教,領悟無緣恨未消;從此窗前難共語,奈何天裏度終朝。字寫得一般,勝在雄渾有力。莫敵知道這個施從雲,辛亥革命後,率領革命軍在雷莊與清軍激戰,戰況激烈,難解難分,清軍詭稱停戰議和,要施從雲入清營談判。施從雲不知是計,率衛兵前往,清兵背信設伏,被俘遇害。1912年2月17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追贈為陸軍大將軍,1923年4月16日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追贈陸軍上將,1936年4月2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將。

蔣洪禧笑著站起來,說:“看來這個小軒閣裏最吸引人的就是這幅中堂,我頭一回來這裏,也是為之所吸引,莫老弟也是一樣。”

“燮卿(施從雲字)上將軍名聲太大,想不吸引注意力也難。我等後輩,不能見識施上將軍風範,能夠看到施上將軍的手筆,也是崇敬之心由然而起。”莫敵笑著說:“隻是這位作者嚴無畏的詩裏行間卻有一股濃濃的粉脂味。”

“哈哈哈哈。”蔣洪禧大笑:“嚴無畏本來就是個女『性』,寫這詩時,才十七歲,有點粉脂味,正常。”

“女『性』取名無畏,也倒是少見。”莫敵笑著說。

“天縱不知道這個嚴無畏?”蔣洪禧有點驚訝的問。

“我應該知道她嗎?”莫敵有點莫名其妙,在他的記憶中,真沒有這一號人。

“知道吳樾嗎?”蔣洪禧問:“在北京城,炸滿清輔國公載澤、兵部侍郎徐世昌、戶部侍郎戴鴻慈、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等五大臣的吳椒?”

莫敵想了想,說:“可是手提三尺劍,割盡滿人頭的吳孟俠?我這些天一直想去延陵巷看看吳樾故居,因為桐城可遊之處太多,未能成行,看來明天必須去看一看。”

蔣洪禧點點頭,說:“身處孟俠鎮中,必須知道吳孟俠,這可是孟俠鎮成名的緣由。”

“我記得了,吳孟俠的未婚妻就是這位嚴無畏,我曾經讀過吳孟俠的《與妻書》”莫敵說:“好象有這麼幾句:生必有勝於死,然後可生;死必有勝於生,然後可死。”

“不錯!能夠記得這幾句,桐城人不會把你當外人。”蔣洪禧大笑。說:“吳孟俠這位紅顏知己,讀著吳孟俠的《與妻書》,自刎殉情,堪稱一代烈女,她也是桐城人,桐城人的驕傲。桐城一地,出人無數,大多以文人見長,唯有吳樾,與眾不同,是與秋謹、萬福華、王漢、趙聲、陳獨秀同時代的革命先驅,有此一人,足能讓桐城一地,輝耀百年。”